English

锻造创新型军事人才

2006-0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特约通讯员 王文毅 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最近,在军事经济学院的科研大会上,有5人获得学院科研工作最高奖――科研精品工程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研究生学员赖琼玲、本科生学员陈海江和高磊三名学员,分别获得奖金5000元;还有10名学员成为2006年重点科研课题中其中10项的主要负责人,现场领取了课题立项通知书。

学员,成为这次大会令人羡慕的亮点和台

下议论的热点。为什么?学院负责人说:这是学院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和教育转型的要求,推行科研育人,培养创新人才的结果。

构建多层次育人体系

强化组织管理,构建多层次育人体系是关键。

学院科研部部长谢守和教授说,学院从构建育人管理体系入手,按照分层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科研部、专业系(大队)、学员队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

科研部负责统一规划和协调全院的学员科研实践活动,制定学员科研活动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指导和帮助专业系、学员队建立科研小组,邀请知名专家举办学术报告会,对学员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实施奖励。

专业系学员科研指导小组负责审查学员队年度科研计划,组织专家给学员作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指导学员开展科研,检查学员队科研计划的落实情况,积极向期刊和相关单位推荐学员优秀科研成果。

学员队科研兴趣小组负责与院内外教学、研究、情报机构联系,搜集、整理科研信息,明确本队的研究领域和具体课题,制定本队的年度科研计划并负责落实,带头开展科研和交流活动,并积极组织本队的科研活动。

借课题借大师借平台

“借课题、借大师、借平台”的三借战略,密切了与总部、部队、研究所和兄弟院校的科研协作关系,保证了学员科研活动落到实处。

紧紧抓住院内资源,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广泛联合部队资源,依托专业教研室、实习基地、五家杂志,建成了名人院士、专业教员、部队业务骨干和杂志编辑紧密结合的导师队伍。学院聘请总后军需研究所专家、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英国、瑞士等国家的专家教授当客座教授和导师。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博士、著名经济学家李京文教授等58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讲学。他们请工程院院士周国泰讲科研创新的方法,请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讲成人成才成功的关系,讲创新人才具备的素质。军队财务系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军需系请部队业务部门领导给学生当导师,拓宽了指导渠道。在专业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干部担任指导老师,让学员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提出实际问题,使学员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

搭建平台是科研育人的有效载体。学院组织“本科生科研研讨会”,“研究生科研日”,设立“学院科研周”,定期举办“学员科研研讨会”,开展学术论文竞赛,介绍自己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学术见解和学术信息。提供机会让研究生参加湖北省“科技活动周”和“东湖论坛”,聆听全国著名经济学家的发言和讲演。还组织学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获得一等奖,军队采办系组织研究生学员参加全国政府采购知识竞赛夺得第一名,研究生学员李帅参加全军青年学习成才综合素质大赛夺得金奖。

学员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培养创新军事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

“选苗子、引路子、压担子、结果子”。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学员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仅2002-2005年4年中,该院学员共发表学术论文1027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有165篇,有29项成果在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并有多项学员参与的课题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全军后勤学术研究成果奖等高等级奖励。研究生刘洋独立承担的课题《适应新军事变革,建设质量效益型后勤》获全军后勤学术研究成果一等奖。穆军在读博士期间,参与重大课题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刚出站的博士后李鸣,在站两年出版专著3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两项,发表论文25篇,因科研成绩突出荣立一等功。博士后蒋义文两次受邀出国访问讲学,在西班牙国际数理大会上的演讲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与此同时,“十五”期间科研也大丰收。学院共获总部以上科研奖励140项,超出了1991年到2000年10年的总和,连续实现了全军军事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和全军后勤学术研究成果一等奖等高档次奖励零的突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