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烧旺两把火

2006-0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张玉清 本报通讯员 沈瑶琴 本报记者 喻国 我有话说

山东省烟台市委市政府近年用创新精神烧旺经济和国防建设“两把火”,在荣获“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的同时,连续4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所属某预备役师在

全军一类预备役步兵师首长机关网上演习考核中取得全优成绩,烟台警备区两次被四总部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师,被总装备部表彰为“十五”期间装备建设先进单位。

“不能等枪炮响了再抓国防”

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是海防前哨、京津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敏锐地指出:“国防强,经济兴。不能等枪炮响了再抓国防。”市委、市政府针对双拥工作新形势,创造性地提出“六个纳入”指导思想,即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民兵预备役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职责范围,把党政干部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和专武干部、预备役军官履行职责情况纳入任期目标考核内容,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内容之中,把解决官兵家庭生活困难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六个纳入”宛如春风,吹开烟台市“双拥”花千树。全市投资巨资在全市主要路口设置大型双拥标志牌,18个主要旅游景点统一悬挂“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凭证免费”的标志牌,公交车全部实行伤残军人和现役士兵凭证免费乘车,车站、码头、医院等服务窗口全部实行军人优先,形成爱武拥军的浓厚氛围。

“办实事就要又快又实”

“拥军要办实事,办实事就要又快又实”!这是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常讲的一句话。只要是有利于部队和国防建设的,有条件的马上解决,暂时没有条件的,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解决。烟台市近两年通过走访和现场办公等,为部队解决难题300多个。他们还在全市开展“百家企业拥军行动”,200多个企业与驻军部队建立共建关系,军地间相互办了大量好事。

烟台市送人才、送文化、送技术、送政策进军营,支持部队完成科技练兵任务,3年来共为部队赠送微机、电视、电教设备500多台,赠送图书15万余册。他们依托各大专院校,为部队培养高素质人才5000多人次;依托各科研院所,帮助部队科技攻关,“嫁接”、“移植”科技成果70余项;依托高新企业,帮助部队培训技术骨干3000多人;依托地方科普阵地,帮助部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受教育官兵2万多人。

2005年,全市发放各种抚恤补助金2.07亿元,发放优待金7500万元;同时进一步完善老烈属、伤残老军人、复员老军人的医疗补助办法。他们对转业干部、退伍军人及随军家属出台优惠政策,全市近3年安置随军家属570余人,对500多名未安置工作的随军家属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00元,安置率达到95%以上;安置军转干部1800余名、转业士官及城镇义务兵6100余名、军休干部310余名,安置率均达到100%。

“抓经济抓国防都要瞄着高起点”

近年来,烟台市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市委书记焉荣竹、市长周齐认为:党政主官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始终瞄着高起点,以创新精神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为使党管武装制度化、规范化,烟台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预备役部队训练经费保障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章可循。

身兼烟台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和某预备役师第一政委的焉荣竹提出:“当第一书记和第一政委,就要尽到第一位的责任。”在烟台市委市政府支持配合下,2004年底,我军第一支军种预备役部队――烟台市海军预备役侦查船大队正式成立。

烟台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常委议军会,研究解决涉及国防建设的全局性、政策性问题。为解决预备役部队训练经费问题,焉荣竹书记亲自给各县市区领导写信,要求足额拨付给每个预备役建制连队相关经费。2003年,某预备役师为直属队官兵建设公寓楼出现资金短缺,市长周齐专门协调资金予以支持,使该师官兵如期入住。

烟台人民爱武拥军,使驻军官兵深受鼓舞。他们自觉把烟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大力开展“为第二故乡添光彩”活动。两年来,他们参加地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50多个,出动官兵15万余人次,机械车辆舰船1万多台次,修建道路100余公里,植树80多万株,帮助1700余户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脱贫致富,扑灭山林火灾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各驻军部队还签订“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德育基地建设合作”等协议40余项,为烟台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