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沙家浜,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在眼前真实展现。广场上十八位新四军伤病员的雕塑栩栩如生,一望无际的芦苇依水迎风飘摇,依稀可辨战火纷飞岁月的痕迹。作为苏州市唯一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家浜每年吸引60多万游客前来,其中20%是青少年。沙家浜镇党委书记朱亚辉告诉记者,目前有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内
1998年建成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内,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60件革命文物以及200多幅常熟市双拥成果照片,展示了当年沙家浜人民与新四军并肩战斗、鱼水情深的光辉历程。为进一步提升纪念馆的教育性和感染力,沙家浜镇投资3000万元异地重建纪念馆。新馆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打破原有的静态展示方式,利用声光电高科技,把历史图片和仿真环境、实物展示与动态互动体验相结合,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让人置身抗日江南水乡的场景,深入了解沙家浜革命的背景和特点。新馆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常熟乡土作家徐耀良的描述中,“春夏时节到沙家浜,放眼望去,弯弯曲曲的河道旁,白鹭、野鸭不时从满目青翠的芦苇丛中飞出,不知名的鸟儿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芦苇荡是昔日新四军战士疗伤、与敌人智斗的“天然屏障”,也已成为今日沙家浜旅游的标志之一。为了保护环境,沙家浜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日处理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坚决取缔小锅炉,餐饮行业全面整改,全镇重点污染排放达标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100%。如今,2500亩的芦苇湿地夏天荷花流红、芦苇滴翠,秋季芦花飞舞、鱼鲜蟹肥,成为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有效补充。
去年初,沙家浜镇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等单位修编了沙家浜旅游总体规划和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在改扩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建成瞻仰广场、大型浮雕和柱雕以及恢复春来茶馆等一批红色遗迹的基础上,去年上半年又投入2500万元先后完成了水乡摄影基地和景区道路绿化等工程。并协拍30集电视剧《沙家浜》,在摄影基地内恢复了沙家浜老街、刁宅大院、江南小渔村等历史遗迹;引进了江南水乡农具展馆、古船馆、沙家浜史料馆。
景区内容丰富了,游客多了,商家纷纷找上门来,要盖情侣休闲小屋建高档别墅,开歌舞厅设游戏机房,这些诱人的赚钱项目被沙家浜镇一概回绝:“红色旅游的‘红色’基调不容‘染色’。资金不足,宁愿景区发展慢一点,也不能发生纪念碑旁开
出歌舞厅等不和谐的事。”依托阵地,沙家浜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新四军老战士、支前老模范讲革命斗争故事,体验新四军生活、“阿庆嫂”回娘家,全国小作家“情系沙家浜”文学夏令营、2005《小荷》“沙家浜杯”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等活动,吸引了无数党员和学生踊跃参与。沙家浜还编写和参编出版了《沙家浜抗日烽火》、《情留沙家浜》等总计80万字的历史文学作品,参与录制了《虞山英华》、《芦荡作证》等宣教片,作为中小学生以及党团员爱国主义教材。
一位来自高校的学生告诉记者,沙家浜让抗战历史真实生动地再现,革命烈士面对艰险所表现的机智勇敢、必胜信念,在新时期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红色魅力”使沙家浜正日益成为江浙沪地区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第二课堂”,仅2004年就接待外地青少年5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