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搭起连接党心民心的桥梁

2006-0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柳路 我有话说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开展后,遵义市市县领导干部走村串乡,了解农民期盼解决的问题。他们积极筹措资金,为农民打通连接山外的隧道、指导农民种反季节蔬菜。如今,一些开挖隧道工程已经竣工,环村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地
建设中。虽是寒冬,反季节蔬菜基地还是绿油油一片。农民们切实地看到了他们生活的变化,不少农民说:“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搭建起了党心民心的桥梁。”

党员干部是带头人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中,许多村民反映最需要解决的是交通不便问题。

修路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尚稽镇大坝村科落村民组组长、共产党员杜中国和村民们商量后作出这样的决定:全组村民集资,每户出300元,每人出15个义务工,成立由杜中国作组长的修路5人领导小组,负责管钱,管物,管安全,管质量。

2003年腊月初三,科落半山腰的一条长1公里、宽4米的公路开工了!

腊月里,常会出现凌冻,年逾六旬的杜中国带领乡亲们,连续三个晚上不休息,加班加点干。为了不让水泥凝固,临近年关了,大家还在工地上铺路。深夜,杜中国看到又累又饿的乡亲们还在拼命干,他骑上摩托,到尚稽街上买了馒头,赶往工地,一人发两个馒头充饥。

到2004年农历三月初三,历时四个月,一条长1000米,宽4米的水泥公路,连上了尚稽到楠木渡口的大道。路修通那天,科落组的男女老少,欢呼雀跃!同时,他们也深深地感谢带头人――杜中国。

遵义县枫香镇党委书记牟明灯,被“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示范点上的村民们称作是“最卖力的监工员”。

四合村民组修路时正赶上夏天,村民们铺设连户水泥路时,常看到牟书记在施工路段来回奔波忙碌的身影。村民们说,我们身上有多少汗,牟书记身上也有多少汗。他一边监督施工质量,一边还兼着指挥,身上的衬衫都湿透了。

谈到“四在农家”活动为什么那么受农民欢迎,老党员张伦权说:“党员干部真心实意为农民谋利益,与那些虚头滑脑的东西不一样,农民当然欢迎,并自觉自愿投资、投力。”

干部做表率,各部门挂帮,农民得实惠

永乐镇党委书记黄晓伍在创建活动中同当地群众一起规划、一同劳动,同时,他还同镇的农技畜牧干部一起,帮助当地群众发展养殖业,使这里冒出了一批养殖大户和辣椒种植大户。

仁怀市二合镇双龙村干部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中,为群众增收找门路、找市场,仅三年时间,蔬菜基地由1000多亩扩大到10025亩,重庆、遵义等地的商家上门收购,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6个村的蔬菜种植户人均增收500元。农民们说,干部不仅为我们找致富门路,还是我们的优秀推销员。

几年来,从市到各县(市)、区、镇(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政部门、群众团体都确定自己的“四在农家”创建点,领导带头抓创建。今年市县两级共有610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挂帮“四在农家”创建点。

遵义县苟江镇天民村村民岑光贵说:“干群关系变了,过去,群众找干部,干部在打麻将。现在干部走村串户,鱼水深情又回来了!”许多农民说:“现在是干部有干头,农民有奔头。”

创新机制,把“四在农家”持久地开展下去

遵义市委市政府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中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出四个创新:

创新“党政引导、村组自治、部门服务、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科学引导,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依靠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发挥农民群众的创造力,自主开展创建活动。各级部门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点子、带着项目和资金,深入创建点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

创新“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各级各部门从政策、项目、资金上向创建点倾斜,四年来共投入2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2400万元,部门帮助和社会捐助2500万元,农民自筹1.5亿元。

创新“领导挂帅、单位挂点、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挂帮机制。去年以来,市县两级共有610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挂帮创建点。

创新农村群众工作路子。每个创新点对投资投劳、土地调整、财务管理和协调处理相关问题,都用民主管理的办法运作,不搞瞎指挥,保护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前不久,《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农村广泛深入开展“四在农家”活动的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村以自然村寨为单位,在80%的地方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让85%的农民受惠于这项活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