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建和谐社会的科技维度

2006-0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孝成 我有话说

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多维度协调统一,共同发展。其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

支撑、动力和纽带作用。

现代科技:和谐社会文化的精神支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迷信活动在我国部分地区沉渣泛起,一些人打着伪科学的幌子,大肆骗取那些缺少现代科学知识的老百姓的钱物;一些人利用人民群众对科学的信任和崇拜心理,到处贩卖、炒作科技概念;甚至一些媒体广告和网络也成为宣传伪科学、搞封建迷信和伪宗教的阵地。以上这些与和谐社会极不协调。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科学技术专业人员也往往“隔行如隔山”,更何况那些缺乏科学知识和理性批判能力的普通老百姓呢?因此,建构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尤其要大力宣传科学文化,积极开展科学普及事业,在民族精神中培育、光大科学精神与科学理性。

“五四运动”打出了“科学、民主”的口号,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科学文化的基因成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有传统伦理道德有些不合时宜,新的伦理道德标准正在建构发展中;人们面临着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新挑战;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人们心态非常复杂,实在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虚拟文化、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交互碰撞,信仰缺失现象不断涌现……这些都需要理性文化的引导。

在和谐社会中,每个公民都需要科学文化的熏陶和培养,特别是用科学理性、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最终使和谐社会建立在现代科学文明之上;同时,现代科学文化也需要渗透到和谐社会的每个公民和组织中,发挥科技文化的精神支撑作用。

现代科技: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第一生产力

20世纪初以来,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两大发现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兴起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观念、教育、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与动力的全球化浪潮正风起云涌地向纵深推进。

一个积极参与全球化事务的大国,离不开科学技术作为硬实力;一个充分和谐与发展的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力。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建设中通过广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大力革新工艺与生产手段,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活动中的自主创新,优化科技创新的环境与机制,不断实现国家层面的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具体地说,首先,应发挥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作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层次,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其次,针对科技对经济贡献率低的现状,应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彻底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第三,应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科技发展战略、体制、激励措施,优化科技发展的环境,使产业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创新战略等落到实处。

现代科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纽带

社会和谐,实质上就是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对于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科学技术,存在两种主要倾向:一种倾向是科技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能彻底解决一切人与自然的矛盾;另一种倾向是科技悲观主义,认为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毒果,生态危机是技术圈冲击生物圈而形成的负效应,新的科技会毁坏地球,危害人类生存。其实后者并没有看到很多人与自然的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往往是因科技不发达所致:科技落后是许多环境经济决策失误的症结;科技落后也是自然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因为科学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效率就低,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自然就多;科技落后更是当今生态环境破坏的内在因素,因为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而落后的科技手段往往将这种平衡破坏到不可逆转的地步。

走发展绿色科技道路,也就是实现人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社会发展道路,是科技在和谐社会中发挥纽带作用的具体体现。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我们就是要使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荷和影响最小化,最终将这种负荷和影响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能力范围内。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浪费资源、损害后代发展能力为代价,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先发型国家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竭泽而渔、掠夺式开发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发展观的表现;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科技的创新、创造潜能,以较低的自然环境代价利用各类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惟一选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