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的突出问题。在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如何确保国家的生存发展免
受由于各种自然因素总体的恶化而造成的重大威胁,维护国家环境安全,是当前国际社会非传统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发展方针。我们要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正确而妥善地处理好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环境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
“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光辉思想是我国传统文明思想的重要元素,是东方哲学的重要内核。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五种关系,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面向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发展观念的崭新思考,是新的科学选择。
联合国2002年《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披露: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内持续恶化,如果国际社会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人类未来的发展与生存将会面临巨大威胁。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最新编制的《中国国家环境安全战略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保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长期累计效应,国家环境安全的风险在加大,威胁在加重。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据世界银行估算,我国1995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达54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8%。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调查显示,仅西部9省区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494亿元,相当于当地同期GDP的13%。
《国家环境安全战略报告》严肃指出:未来十五年,将是我国环境安全最危险的时期,生态环境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由此可见,环境安全是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对国家安全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从战略高度切实解决问题。实际上,去年11月下旬发生在东北地区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打响环境保卫战做好环保大文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界环境问题与我国环境问题由来已久,既有经济发展阶段问题,也有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问题。发达国家在先行的经济发展中,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污染。正是在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中,人类才开始走上环保之路。有了绿色环保组织等环境友好人士和组织的涌现。
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和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报告――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极大地震撼了人类的良心,唤醒了世人保护环境的历史意识。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家环境安全问题。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在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道路上,就开始以治理黄河、淮河等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建设。
环境污染害国害民。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有机物污染、生态恶化……发达国家上百年中逐步出现,分阶段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加快经济建设的20多年过程中集中产生,呈现出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增加了环境保护的难度。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之路,就是在应对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加强的。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6年7月,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就作出了“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指示,首次在我国提出了“环境安全”的概念,提出了建设绿水青山的环境保护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放心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国家环境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环境保护利国利民,功在当代,惠及子孙!
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出发,站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高度,进一步总结、深化了环境保护的思想,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崭新构想,从而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新篇章,实现了由被动型的环境保护向主动型的环境建设的战略转移。
可以说,一场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环境保卫战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打响。做好环境建设这篇大文章,需要环境工作者,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
环境友好是长期而艰巨的奋斗目标
环境友好是一个组合名词,其主语是人,说的是人与环境友好,是人的主体对环境客体互动的一对辩证关系的简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友好共存,其乐也融融的境界,大体就是环境友好的境界。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奋斗目标,甚至可以说将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的长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
联系国内外的环保实践,当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着力解决五大问题。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那种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能继续走下去了。要在全体国民中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
二是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特别是建立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通过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激励人们节约使用一切稀缺资源,保护环境。
三是要上下游一起行动,形成环境问题的联动处理机制,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使治理环境问题的地方和企业受损,也不能让制造污染的地方和企业得益。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单一问题,而是与产业结构、地理环境等密切相联系的。各地区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区域综合治理。同时要考虑区域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距。根据东中西部和南北方的环境和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措施和对策,科学地利用国土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
四是要加大环境科技研究力度,用先进的环境保护成果去指导环保工作,提高环境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大力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
五是继续推进生态区域建设,继续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建设,不断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以生态省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区域建设试点自1995年在全国开展以来,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已有8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创建工作,528个生态示范区进行了建设试点。与此同时,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建设也在全国扎扎实实地推进。每一项绿色创建活动都是在为改善环境尽一份力量,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尝试。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可能顺利实现的。绿色中国才是更有希望的中国,绿色生活才是更加有希望的生活。让我们为此而共同努力!
背景链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环境保护是国家或国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几十年,日益加剧的环境压力,可能改变全球体系的基础。”
美国环保局提出了“通过环境保护加强国家安全”的战略设计,并且将环境安全作为其国家大战略的六大基础战略之一。
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则明确指出:“环境安全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环境安全就是要保护自然环境和公民、社会和国家免遭内部和外部的影响。”
名词解释:
环境友好型社会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