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主创新需要“固本强基”

2006-0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董迅石 我有话说
编者按科技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长期以来,有些地区科技领先,创新不足。而南京市抓住人才和科技环境两大优势,实行科技创新活动的五个转化:从单一创新向集成创新转化,从一般研发向强化创新体系建设转化,从
发挥国内创新资源向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利用转化,从各自单体研发向产学研一体研发转化,从低层次科技创新服务向知识服务、自主创新等高层次创新服务转化,闯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自主创新”无疑是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的原动力。当如何提高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时,南京市响亮地提出“自主创新需要‘固本强基’”,他们对此的解释是:“本”是人才,“基”是土壤,也就是创新的环境,只有充分依靠人才和土壤,创新才能有牢固的根基。

不再让成果停留在纸上

一块仅有名片大小、利用超薄硅片做成的电池板,却能完成光能到电能的转换,吸收一天太阳光能可以让一盏50瓦的灯亮上一夜。这是南京江宁开发区一家光伏企业带给我们的高科技产品。正是凭着这小小的电池板,该企业一下子将南京推到了国际光伏产业第一方阵。

在南京,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南瑞集团、新华科技、金陵药业等众多企业不断加强原始创新,开发了一大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尝到了自主创新的甜头。在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领域,自主创新的比例已经占到该领域创新技术和产品的41%。

以往,科研单位的成果是自行选择项目,做出原理性样品后请相关专家鉴定加以认可。由于一些单位在立项之初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形成成果后就没有相应的市场前景,科研成果多停留在纸上。“而我们现在是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从外部购买或采取合作的方式,把技术转移到企业内部来。企业自始至终掌握选择的主动权,成果也就成功实现了实际价值。”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谈起南京市企业目前的自主创新情况,颇有体会。

2004年,南京市高新技术销售收入占GDP比重达29.2%,2005年一至三季度达到30%以上。目前,南京已形成了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与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借梯爬楼盘活人才资源

创新的根本是人才,创新的基础是科研环境。有些地方科技领先,但创新落后,以至于经济欠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人才和科研的作用。南京拥有省部属高校40多所,国家部委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00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1个,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72人,列全国第三。但长期以来,这些单位和专家与南京市来往甚少,井水不犯河水。

近年来,科技创新的春风吹遍了金陵古城,南京市的“头头”们也从中悟出了人才和科技环境的重要性,于是他们登门求教,分头走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并采取“借梯爬楼”的策略,充分利用南京的人才资源为城市发展服务,使得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取得了多赢的效果。南京市仅去年申请专利就达3908件。

以农业为例,在农产品种植规模上,南京在全国没有任何优势,但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南京把劣势转化成优势,使得南京种业步入了全国第一方阵。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几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近年来靠和科研院所“联姻”发了“家”,几年前花500万元购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籼稻“Ⅱ优084”,如今每年回报2000多万元。在引进院所科研成果的同时,企业自己的研发能力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公司手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达40个。

政府搭台营造宽松氛围

“就创新而言,只要是企业没有采用过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没有生产过的新产品,对企业来说就是创新。只要是能带来效益的创新产品,我们都鼓励企业去大胆尝试,并对创新萌芽进行保护。”蒋宏坤市长这样理解创新。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南京为自主创新营造了宽松的氛围。

近年来,南京市不断完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机制,设立了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建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明确提出200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要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的3%以上。同时,南京还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对创新成果进行保护。这些举措为企业自主创新解除了后顾之忧。

近日,南京市又把重点放在“五个转化”上,以此增加企业自主创新的含金量。这五个转化包括:从单一创新向集成创新转化,从一般研发向强化创新体系建设转化,从发挥国内创新资源向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利用转化,从各自单体研发向产学研一体研发转化,从低层次科技创新服务向知识服务、自主创新等高层次创新服务转化。在这样的“指挥棒”下,金陵石化公司的化肥装置水煤浆原料工艺改造工程于不久前获得成功,这个国内首套装置的投产,标志着国内石化行业“煤代油”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更是对国内石化行业“循环经济”的成功探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