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二十年的变迁

2006-0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罗京生 我有话说

这几天,中国乒乓球队的“直通不莱梅”内部大循环选拔赛搞得十分热闹,开始是男队选拔,后来女队也搞起来,中央电视台还进行了全程直播,使比赛的全过程毫无保留地呈现于百姓面前,如此公平与透明,在中国体育史上或许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对于这种选拔方式,媒体上一片赞扬之声,足见人心之所向。

然而在于

我,除了对国球的新举措鼓掌欢迎之外,还有一番“二十年变迁”的感慨,因为我突然想起20年前的那场让球风波。

二十年前的1987年新德里世乒赛女单半决赛,何智丽临阵抗命,没有按照教练事前的部署“负于”队友管建华,而是将后者淘汰。虽然她最终夺得世界冠军,但仍然受到队友的鄙视和媒体的轰击,后来不得不远走东瀛。在中国乒乓球队的历史上,这恐怕算得上是最有名的一段公案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暴发的那场让球风波,固然与何智丽的个性有关,但何尝不是当时那种“选拔”制度已经走到尽头的必然结果呢?过去中国乒乓球队确定出征世乒赛的人选,大都是由教练组指定,至于“让球”,也是遵照教练员授意,其目的不外乎是根据外国选手的打法特点,派出有针对性的选手去对付他。从确保金牌不外流的角度看,这实在是一种极有效率的策略,而且屡试不爽,然而,运动员个人的价值却受到了漠视,他们在这中间充当的不过是一件夺金工具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当时大多数人对何智丽临阵抗命的行为都持批评态度,尽管何智丽本人最后不得不退出国家队远走他乡,但是“让球”的做法从此却在中国乒乓球队中绝迹了的原因。

任何一支运动队,哪怕到世界末日,也会有主力与替补之分,但既然是选拔,所有的人就应该享有同等的机会。且不说以弱胜强、赛场爆冷恰恰是体育的魅力所在,即使从尊重人的价值角度来说,我们也不能剥夺他们参与竞争的权利。即如这次大循环赛,作为替补的詹健在比赛中屡挫强手,大放异彩,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虽然他缺席了第一循环比赛,肯定是搭不上“直通不莱梅”的航班的,但是他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这正是公开透明的选拔制度所赋予他的。

所以,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眼光观察中国乒乓球队的这次内部大循环赛,那么它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一次吸引眼球的作秀(如有些媒体所称),甚至也不是一次简单的改革,它体现出来的是对所有人应有权利的尊重,这是中国体育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