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006-0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泽民 我有话说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人民政协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历史任务和更为丰富的实践机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精辟指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

中的作用,是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党要实现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与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关系密切。通过人民政协把不同党派、不同团体、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所有制等各方面人士团结起来,有利于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通过人民政协实现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有利于党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通过人民政协民主协商、求同存异、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进党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求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具有重要位置,负有重要使命。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并不断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人民政协高举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大旗与大团结大联合的根本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精神内核和基本政治理念。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民政协作出新的贡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人民政协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也是人民政协坚持团结民主两大主题,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为夯实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作贡献;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雄厚的优势,为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做贡献;要求人民政协弘扬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为夯实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做贡献;要求人民政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夯实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做贡献。

近两年来,人民政协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几件重大事情:一是政协章程的修订,二是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三是今年正好是《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颁布十周年。全国政协要结合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的新要求,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意见》。这是推动政协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特别是在制度程序建设方面为推进政协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发展阶段是人民政协大有可为的重要阶段。

一、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任务更加艰巨。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与民主革命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统一战线的结构上,由阶级结构成为爱国者的地域结构。一个是大陆范围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人民和大陆范围外的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地域范围的扩大,任务自然随之扩展。二是统一战线的表现形式也由阶级斗争变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搞社会主义建设,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首要的问题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法就是民主的方法。没有民主,就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没有社会的活力。这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环境更为复杂,征途更为漫长。三是统一战线的实质内容,由“既联合又斗争”变为“大团结大联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如何通过正确的政策和有效的工作,把拥护我国事业的人搞得多多的,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是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的调整、各社会阶层不断分化重组、利益关系日益复杂而变得更为艰巨。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充分兼顾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中工人、农民及其他社会阶层的正当利益,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关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中人民政协始终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和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优化配置政治资源的形势日趋复杂。一是民主党派社会基础面临新的情况,特性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现在各民主党派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成员,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社会功能会产生影响,民主党派对参政议政的范围、领域和目标都会提出新的要求。二是无党派人士数量增多,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无党派是我国最大的党派”,分布在社会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逐步高涨,已不满足于一种自由的、松散的、无组织的政治行为,开始寻求一种组织的形式反映自身各方面的要求。三是各种社会组织发展很快。这些社会团体聚集了大量经济、法律、文化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具备独立性、贴近社会和民众,与企业、农民有着广泛的联系,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对我国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可低估。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这种日趋复杂的政治力量整合过程中,能不能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中加强各种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统筹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领导能力的加强,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建设,更关系到保持我国政治的稳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三、人民政协作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与党委、人大、政府互动的政治体制架构中,履行职能的“三化”建设亟需加强。我国的政治格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进行协商,然后由人大进行决策立法、由人民政府执行实施。人民政协在这一政治体制架构中要发挥重要作用,取决于党委的高度重视,政府的支持和各方的配合,取决于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的精神,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要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又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如何保证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更好地发挥在我国政治体制、政治生活、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人民政协面对丰富而鲜活的生动实践,理论研究显得相对滞后。当前,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重大课题有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课题。比如,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一个大的命题。还有,关于执政党的社会基础与人民政协。现在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政协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与之相适应;随着社会结构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变化,人民政协的涵盖面、包容性扩大了,这对新时期人民政协从组织构成到工作开展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些都是有待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第二类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的课题。要深入思考政协工作如何在每个阶段同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这个重大课题,适时地就一些综合性、前瞻性、党和国家决策迫切需要的问题向各级党委提出意见建议。第三类是政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方面的课题。如何拓展和优化政协工作的领域、人民政协界别活动的方式方法问题、政协参政议政的空间和效力机制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的。(作者系山西省政协主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