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

2006-0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顾伯冲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新农村文化,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观。

新农村是个老概念,也是个新概念。说它老,是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党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强调要适

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使古老的农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它新,是因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之后,经过对“三农”问题多年探索和思考后作出的决策,有着若干新的含义,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既是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也彰显着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也就是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有这样一件事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南方有个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区域优势,几乎家家户户生产和经营纺织产品,有的还到海外办起了公司,农民的腰包很快鼓了起来,人均收入由原来的500多元增长到近7000元。然而,由于对农村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缺乏明晰的思路和理念,更没有中长期的规划和措施,结果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现象随处可见,黑社会势力猖狂得势,许多农民虽然经济上十分富裕,但精神上相当贫困。由此联想到一些农村致富后好景不长,很快又返贫了。这些状况着实令人不安。

构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关键是要使文化建设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持久、主动的文化经略意识,积极应对时代变迁带来的文化挑战,增进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根深叶茂,滋养着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发展起来。

总之,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尤其在各种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展观念互相冲击、碰撞之际,文化的特质更显示出“硬实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文化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强本固基之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