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羚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央实验话剧院。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教育、扶植与熏陶下,她很快地成长起来。1980年,她在电影《苗苗》中以本色、纯真的表演塑造了心灵善良的教师苗苗而崛起影坛;不久,又参加《陌生的朋友》的拍摄,她在片中饰演一个失足女青年,表演自然、生动,此片获西柏林电影节特别奖;接着,她饰演女主角常琳的《16号病房》,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84年,她在《黄山来的姑娘》中饰演一位进城当保姆的农村姑娘,以质朴无华、娴熟自如的表演,形象逼真地刻画出了自强不息、自食其力的小保姆的艺术形象,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登上了她人生的第一个艺术高峰。此后,“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成就奖、中国电视金鹰突出成就奖、首届中国十大影视明星、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和称号又接踵而至。
李羚演过众多角色:从“保姆”到“国母”,从“失足青年”到“人民教师”,从“金融家”到“公安刑警”,从“市长”到“下岗女工”。为什么她塑造的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的艺术形象,都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甚至成为人们学习的偶像和楷模?她对角色的把握、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为什么总是那么准确?与李羚交谈后,你会深刻地感到,这与她的人生经历、创作理念、职业道德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在她的身上,很好地体现了人品亦戏品的道理。
李羚从艺近30年来,始终把“德行”的修养与“才艺”的学习结合起来,把“做人”与“演戏”结合起来,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演戏做“一个具有良好艺德的演员”。近年来,面对演艺界的种种诱惑,她始终践行着“对待工作要严肃,对待创作要严谨,对待自己要严格”的“三严”原则,在艺术圈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