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2月18日电日前,一项名为“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烃―水―岩―微生物体系地球化学研究”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并获得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了解,由长江大学张敏教授主持完成的该项目,建立了适用于高矿化度地层水短链有机酸分析的毛细管等速电泳法,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低
分子量有机酸成因及其对岩石矿物的溶解实验研究,揭示了连续埋藏的砂泥岩成岩体系中矿物溶解―沉淀作用的机理;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原油非烃化合物的分离与分析技术、原油氮同位素样品的制备与测定技术;首次发现原油原始化学组成对生物降解作用的进程有显著影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石油的生物降解过程中,细菌首先降解的是原油中的低分子量化合物,然后才是中高分子量化合物;原油在微生物自然降解过程中,含氮有机化合物参与了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氮同位素随降解程度增加而增加;首次揭示了咔唑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建立了基于原油分子组成预测其粘度的数学模型。专家认为,该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