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山东青年就业基数大、压力大的现实问题,共青团山东省委于2003年初在全省启动了以帮助青年就业创业为主要任务的青春创业行动。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5月,全省共启动青春创业行动项目770个,帮助14.1万名青年实现了就业,1.2万名青年走上创业之路,累计培训青年17.5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
创出青春创业特色品牌
青春创业行动又称为“3+2工程”,即创业工程、就业工程、培训工程三大主体工程和“学士后流动站”建设、“青春创业园区”建设两个辅助工程。
山东各级团组织联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有利于青年创业的政策40多条,此外,他们还通过减免加盟费,降低青年创业门槛。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青春创业行动已成为全省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特色品牌,在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年中有了较大影响。去年5月,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代表团来到山东,专程考察了山东共青团实施的青春创业行动。代表团团长、现任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高级别小组共同主席瑞克・里特(Rick Little),说:“五年来,联合国青年就业高级别小组的官员们到过世界很多国家,考察过许多青年就业项目。像中国山东团省委组织的青春创业行动这样理念先进、规模宏大、成效显著的项目我们是第一次见到,也是我们迄今为止见到的最令人鼓舞和令人难忘的项目。”
“四轮马车”领跑青春创业
创业工程对有创业意愿的青年,从政策、资金、培训和服务四个方面给予帮助,并牵线搭桥使他们的创业计划与企业的扩张计划有效对接,为青年打造一驾“四轮马车”帮扶其创业。
一是政策之轮,降低青年的创业门槛。全省共出台了有利于青年创业的政策40余条,市县两级团组织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文件57个,优化了青年创业环境。二是资金之轮,降低青年的创业成本。团省委联合有关机构先后设立了6000万元的青春创业行动“高新投基金”,20万元的“青春创业行动光大拍卖行基金”,对投资小额、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创业青年提供无息贷款支持;对进城创业青年则设立了100万元的“风帆基金”。三是培训之轮,增强青年的创业能力。引入国际劳工组织培训模式,开展了“Start Your 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同时,为青年配备了创业导师,提供每月不少于5个小时的“一对一”创业辅导。四是服务之轮,降低青年的创业风险。建立了青春创业行动“团干――青年”联系卡制度,3128名团干部担任了创业青年的“项目经理”,协调解决青年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传媒,发布创业项目,提供创业信息咨询;成立法律服务团25个,聘请律师400余名,为青年创业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1200多人次。在此基础上,团组织通过牵线搭桥使创业青年搭上大企业的扩张计划,拉动青年创业。目前,已有477家企业作为“架辕之马”,成功带动了4939名青年走上创业之路。
“青春创业行动”对有就业愿望的青年实施了就业工程,联合企业发布青年就业项目,在不同地区间调剂岗位激活存量就业机会,帮助企业异地扩张创造增量就业岗位,促进青年批量就业。一是激活存量。即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发挥共青团的网络优势,在地区间进行调剂。通过这种形式,他们共帮助18000余名青年实现了异地就业,为100余家企业解决了招工难题。二是扩大增量。即帮助企业实现异地扩张,把新增岗位提供给青年。两年来山东各级团组织已帮助170余家企业实现异地扩张,新增就业岗位31000余个。
“孵化器”助推青春创业
针对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山东团组织充分发挥“马”的作用,启动“学士后流动站”,即通过依托企事业单位,为应届毕业生或毕业两年内仍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一年的带薪实践、工作机会。它类似于“博士后流动站”的大学毕业生临时工作的岗位,工作期间,单位和大学生签订合法用工协议,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发放见习工资;转接党、团关系,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工作期满后,实行双向选择,大学生可以和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也可以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三年来,全省共有229家社会信度高的企业建立了“学士后流动站”,有14511名大学生进入“学士后流动站”接受锻炼,仅2004年,就有7661名大学生与进站工作的单位签订了正式用工协议,占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的4%以上。“学士后流动站”已成为青年学生成长的“推进器”,企业选人的“实验室”,也成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蓄水池”。
青春创业行动把“四轮马车”式服务和青春创业的时代精神引入经济园区建设,依托现有的经济开发区创办“青春创业园区”,打造青年创业的“孵化器”。目前,全省各地已创办青春创业园区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