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谐世界”――当代国际关系理念的升华

2006-02-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箴 我有话说

近一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在重大国际场合发表演讲,阐述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反响,“和谐世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新话题。记者近日先后采访了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和突尼斯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请他们谈谈是怎样认识“和

谐世界”的。


赛日・安博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建设以和平、发展、合作为特点的“和谐世界”构想?

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和谐世界”构想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和谐社会”思想的延伸。“和谐社会”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特点,这一方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内核,另一方面也是民主、法治、社会平等、环境保护等现代社会发展理念的高度集中。应该说,中国政府“和谐社会”的建设思路和当前欧盟及欧盟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很多共同点,并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鉴之处。

将“和谐”思想进一步扩大到世界范围的“和谐世界”构想,也是强调和平与发展的当代国际关系理念的延伸和升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表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突尼斯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包括纪念联合国峰会在内的重大国际场合,多次阐述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我们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突尼斯和中国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一致的立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多年来一直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不懈努力。21世纪的世界在和平与发展领域面临包括恐怖主义和贫困在内的许多严峻挑战。中国领导人从东方文明的传统思想出发,提出富有创造力的“和谐世界”构想,为国际社会的未来勾画出祥和、繁荣、安宁的美好远景,非常令人兴奋。

记者:您认为“和谐世界”的构想所强调的多边合作,是否体现了国际社会的未来发展模式?

赛日・安博:在国际舞台上,欧盟向来主张以多边主义解决问题和争端,主张各国互相尊重,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各国只有在团结和互通有无的前提下,才可能妥善解决引发冲突的国际争端和诸如环境恶化、天灾、疾病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鼎力协作才能解决,因此需要密切的跨国合作。与此同时,各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自由选择不同立场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即使在欧洲一体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欧盟各国之间也互相尊重不同选择。但另一方面,在保证每个国家平等自由参与决策过程的前提下,决策一旦作出,就必须得到有效执行,切不可流于清谈――这就需要大力加强诸如联合国这样的多边合作机构的权威和效率,以保证多边合作的切实发展。

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世界总是在几种力量相互制约平衡的条件下,才比较容易维持相对长久的稳定,一旦平衡被打破,就会陷入混乱和动荡,直到形成新的制衡格局。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从多极到两极体制的变迁。但随着冷战结束,出现了危险的单极化趋势。历史经验证明“独木难支”,多极格局比单极格局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然而,当今世界的现实是,由于其综合国力的强势和国际制衡力量的相对薄弱,超级大国单边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以自身好恶划线的倾向越演越烈,其强行输出价值观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采用双重标准等做法,不仅引起其他国家的强烈反感,也日益成为引发世界动荡的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就必须积极鼓励国际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努力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记者:当今世界不和谐的因素很多,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国间的互动是否有实现“和谐共赢”的可能?

赛日・安博:当今世界的确面临许多问题,但同时,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前提下,各国相互依存和合作也在加强。对国际社会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以欧洲为例,我们在一个曾经饱受战乱之苦的大陆建设了一个团结协作、相互依存从而使战争在彼此之间不可能爆发的欧洲联盟。我们认为,这正是国家间相互尊重主权、谈判解决争端并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正如欧盟的发展有赖于包括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在内的合作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国家之间的和谐共赢,也必须有具有全球权威性的国际合作机制,从而保证国家之间必然存在的利益冲突有和平解决的平台。例如,贸易争端一直是国际冲突的根源之一。二战后几十年来,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壮大,在其框架下通过谈判、协商和相互妥协解决贸易争端,逐渐成为国际惯例。

我们认为,走向“和谐共赢”的世界必须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其效率,以应对现存的和新的挑战与威胁。

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目前世界不和谐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不断扩大的南北贫富差距。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长期处于被剥削的地位,无法分享全球经济繁荣的成果。只要世界上存在贫穷、边缘化和被排斥的现象,和平与安全就无法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贫困问题不仅是贫困国家的难题,也是整个世界的难题。

要解决贫困问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世界经济秩序合理化,保证发展中国家平等利用资源和分享财富的权利,帮助最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突尼斯总统本・阿里自新世纪初开始倡导的、建立旨在消除贫困的“世界互助基金”,便是这样的措施之一。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增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推动普遍繁荣和共同发展。发达国家必须认识到很多国际问题的根源在于财富的不平等分配,从北非地区往欧洲的非法移民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地中海南北两岸巨大的贫富差距造成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和谐世界”思想中所包含的“尊重世界多样性、求同存异”观点?

赛日・安博: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国家之间和平相处的前提之一就是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地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世界里,保护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性非常重要。

文化差异性并非世界不太平的根源,不同文明之间应该、也能够和睦相处、互相欣赏,关键是找到共同利益。无论何种文化背景的国家,对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追求总是相似的。在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上,为后代创造更加安全、繁荣和清洁的生存环境,是各个大陆不同国家一致的愿望。这些利益共同点正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应该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没有高下之分,也并不存在相互冲突的必然性。只要不同文明彼此间能以平等和兼容的精神相处,就能实现和谐共处。各种文化和文明都有权在遵守现代法制和尊重其他文化和文明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和独立性。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不同文明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对话,缺乏相互理解。以西方文化在全球单向输出为特征的世界信息传播格局,在不同国家之间造成了巨大的“信息鸿沟”,使一些国家在信息世界中处于被边缘化、被忽视的地位。文化和文明之间的相互不理解由此而生。所以根本问题在于加强教育和交流,在信息全球化进程中鼓励信息在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多向传播。通过加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交流,消除歧视和敌意,促进不同文明间的联系,在尊重彼此差异性和特性的前提下发展共识,这是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

记者:您认为中国应该在未来“和谐世界”建设进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赛日・安博:中国的腾飞是近年来世界最热门的话题。我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着强劲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繁荣的贡献。

中国是建设世界未来的中坚力量之一,中国政府不仅对自己的国民,而且对全世界的发展都负有责任。提出“和谐世界”构想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主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这个理念又需要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谋求共识,并在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实践,共同为更美好的未来世界努力。

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中国一直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着积极的努力。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让包括突尼斯在内的许多国家赞叹不已。这也使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在世界新秩序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中国倡导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和中阿合作论坛就是发展中国家间合作的典范,目前已成为中非和中阿进行集体对话与多边合作的有效机制。突方热切期待着在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同中国共商合作事宜。

我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正走着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她在世界上有很多能和她分享其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愿意看到其发展壮大的朋友。我们也希望中国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保持并进一步深化和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与战略合作。人物素描:赵和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