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辩证认识钢铁产能过剩

2006-0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平 我有话说

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超过3亿吨,达到34936.15万吨,比上年增加6887.6万吨,增长超过24%。由于产能集中释放,需求增长速度难以跟上,产能过剩问题凸现出来。面对产能过剩的现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我国将在两年内淘汰1亿吨落后的钢铁产能。

产能过剩矛盾初步显现

作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我国去年3.49亿吨的钢铁产量已经相当于全世界产量的30%左右,相当于产量排名第2、3、4位国家全部产量的总和。

2005年我国钢铁业产能过剩矛盾已经显现,带来的明显后果便是钢铁企业实现利润出现下滑。据了解,2005年纳入中国钢铁协会统计的66家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利润768.65亿元,下降10.62%;其中11月份当月账面亏损企业就达14家,亏损面超过20%。河北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说,2005年钢铁行业由于产能集中释放,供大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钢材价格自4月份开始呈下滑之势,部分建筑用钢材价格已接近或低于生产成本,前几年市场短缺的不锈钢、热轧板卷等产品,也出现了产能过剩。

钢产量的增加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加剧了资源紧缺的矛盾。200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2.6亿吨,对外依存度达53%,占世界海运矿石贸易量的40%;钢铁工业粉尘年排放量约120万吨,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14%,加大了环境压力。因此,无论是资源供给还是环境容量,均要求钢铁工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

产能过剩并不等于供大于求

从2005年7月开始,钢铁产能过剩的说法一直在业内流传,但总体的产能过剩并不能简单地等于供大于求。罗冰生多次公开表示,目前钢铁行业对产能过剩夸大了并且产生了过度反应,对钢材市场带来不利影响。他强调:“现在中国钢铁行业存在的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包括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过剩并存,高端产品不足与低端产品过剩并存,以及个别品种短期内的集中释放对市场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介绍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最新调查汇总,到2005年末钢铁行业粗钢产能41400万吨,设备开工率为84.4%,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有专家提出2005年末粗钢产能47000万吨,甚至到2006年达到62000万吨,这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因为钢铁行业的有效产能是综合配套能力,由于钢铁生产工艺链衔接的原因,单一产品的产能不能完全发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100%发挥产能,一般情况下设备开工率在85%-90%左右。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在工业化发展的初、中期,对钢材产量的要求是稳步增长,到工业化后期,对钢材的需求才会缓慢下降,趋于稳定。而目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上升阶段。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钢材需求量才会达到最高点。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市场钢材消费依然强劲,2005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仍增长了19.9%。

有钢铁行业专家认为,对待产能过剩问题,不应预设“中国对钢的需求最多不会超过多少”这样的前提。由于我国经济的过渡性特征,一定的过剩钢铁产能是必然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减轻行业周期性震荡所提供的一个回旋空间。产业部门之间产能的平衡是在动态中平衡的,不可能绝对平衡。

钢铁业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快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是今年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产能过剩一方面对宏观经济带来不利因素,但另一方面也可趁此机会推进行业的结构升级。从以往的经验看,淘汰落后产能,改善市场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只能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才能实现。

针对钢铁工业盲目投资、产能过剩的势头,2005年国家继续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严把土地、金融两个闸门,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已由2003年的92.6%,稳定回落到27.5%,虽然钢铁产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相当一部分拟建和在建项目已停下来。银行严格按照钢铁产业政策把关,对违规建设和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企业停止贷款,一些小钢铁企业开始停产、关闭。有关部门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钢铁工业发展观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其中《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推动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取消钢坯、降低钢材等出口退税政策,旨在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扭转钢铁工业粗放型发展,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稳定世界钢铁原料和钢材市场;《产业结构发展指导目录》等,对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装备和工艺,提升钢铁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鼓励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宝钢不锈钢冷轧、太钢150万吨不锈钢、酒钢产品结构调整以及舞阳宽厚板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全面开工建设,将促进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宝钢5米宽厚板轧机试车成功,结束了我国5米级造船板和大口经、长距离、高钢级、抗硫化氢管线用板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攀钢、包钢等100米长尺钢轨的改造投产,将满足我国铁路列车舒适、快速的需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