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所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地方高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既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高度来考虑,也要从教育自身的发展角度来思考。
找准自
己的发展空间
一是准确定位。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是一所高校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校作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来看,之所以还存在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协调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一些高等学校的发展定位不够准确,从而导致贪大求全,模式趋同,盲目攀比等现象。关于学校的定位,在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说明中所作的解释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校在一定时间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方向。因此,地方高校要对自己定位的区域经济范围内的现有经济社会状态,包括主要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和方向、发展动态、现有人才的状况及各类人才需求的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发展的历史积累、现实条件,才能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确立学校服务社会特有的区域空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风格和运行机制。
二是走特色办学之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确立,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核心是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问题。地方高校只有拥有本校特色的东西,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才能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奠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办学特色有利于地方高校形成教育品牌,通过局部品牌战略,带动学校整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办学特色也是一种发展战略,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是加强学校管理。“教育是一种服务”的观念在国际上早已流行,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学生是高校的教育产品。高校必须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是学校吸引生源的持久力。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也需要加强管理。再好的教育资源也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相配合,才能形成巨大的现实生产力。
在创新中求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带来生机和变化,有创新才有活力。转型期,地方高校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打破常规,以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以创新驱动发展。从根本上改革创新,用新思想、新体制、新机制、新方法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创新发展主要有两点:
一是思想观念创新。地方高校一方面要真正树立起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意识,尤其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要树立“大德育”、“大实践”的思想。概括地讲,所谓“大德育”就是一方面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树立为民族振兴、经济社会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把德育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大实践”是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中都需要有实践内容,让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能够得到实践的锻炼。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地方高校要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型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形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管理、服务,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等环节,优化课程模块,突出方向性课程模块,加大选修课程模块和辅修课程模块,增强课程的引导性和学生的选择性,建立规格多样的人才培养制度。针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的实际,实施因才、因需、因校的“三因”施教,对不同学生实行分类培养,分级教学。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模式人才培养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基础课群、专业课群、实践教学环节群,构成可以组合成不同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模块,把不同层次学生培养成人成才,为新型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创新德育内容与途径。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确定学生德育实践的主题,探索分层次递进式系统化的德育实践体系,搭建德育实践平台,把德育实践与课堂教学、实践锻炼、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建立德育学分,量化德育考核,把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刚性化。深化“两课”改革,构建以“两课”为基础的德育体系,结合学生成长过程,加强课外指导,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第三,广泛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办教育。大力引进国内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手段和方法,设备、技术和资质,开展多种现代资质技能培训,使不同层次学生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能力。
在和谐中求发展
构建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可以把学校各项工作形象地划分为生命线、增长线和保障线。生命线泛指教育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学校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发展的支点,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增长线泛指学科建设、科研和科技开发及社会服务等,这是生命力得以旺盛的发展点,是活力的激发点、生命的生长点;保障线泛指机关部门、教辅单位、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这是服务保障体系。“三条线”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方高校要按照“文明创新、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共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开放搞活、多元合作”的要求,使“三条线”和谐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坚持“确保生命线、构筑增长线、强化保障线”。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各类人员培训、分流、淘汰等开放式的人力保障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每一个教职工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通过文化建设,促使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和谐发展,为学生成才和教职工发展营造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和谐。
(作者为黑龙江科技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