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宵节和情人节只相差两天,大有狭路相逢之势,于是媒体围绕着谁盛谁衰、“谁的风头盖过了谁”大做文章。各方报道和评论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洋节日盛而土节式微,其中新华社的一篇报道颇有代表性:“元宵
如果仅仅从城市里的大小商店、饭店来看元宵节和情人节,也许真会得出“洋盛土衰”的结论。为了尽可能多地从年轻人口袋里掏钱,各路商家可谓费尽心机,各种促销战在商店、饭店里甚嚣尘上。情人节可以卖玫瑰、卖巧克力、卖珠宝钻戒,也可以用各种名目推销套餐、客房,而元宵节可以卖什么呢?仅仅汤圆而已,且仅仅食品店有售。这样一看,元宵节似乎真的敌不过情人节了。
可是,如果你走出商店、饭店,到老百姓家里去看一看,也许会发现西方情人节其实还是难敌元宵节。元宵节这天,几乎家家都要吃汤圆,即使未必吃汤圆,一家人也总要聚一聚,吃顿团圆饭。不分男女老幼,元宵节是人们共同的节日,相比之下,真正过情人节的又有多少?而如果你走出城市,再到乡下去看一看,你也许就会认为,所谓“元宵节不敌情人节”就几近胡言乱语了。乡下人不懂什么情人节,他们把元宵节看成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重要节日,有些农民工没能赶回家过春节,也要赶回家去过元宵节。在乡村,元宵节真正体现出了一个“闹”字,舞狮子、玩旱船、踩高跷、扭秧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在有些地方,正月十五比过年还热闹呢。面对此情此景,你还能说元宵节不敌情人节吗?
偌大中国,其中大部分土地是乡村,13亿中国人,其中大部分是“乡下人”。当元宵节与情人节“撞车”之时,绝大部分的中国土地上是一派锣鼓喧天过元宵的景象,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在品尝着“土汤圆”,而很多媒体的眼光却仅仅局限于城市里的几家商店、饭店,并得出“元宵节不敌情人节”的结论,这是否太过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了?
包括情人节在内的洋节日,对中华传统节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不假。但是要看到,像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历经两千多年的沿革,早已融入到中华文化的骨髓之中,它既是传统文化,也成为了现代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节日,乃至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当保持一份应有的自信,如此,才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洋节日的冲击,正确对待改革开放条件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