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上湖北教育”风云激荡

2006-0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世纪之交,风起云涌。

此时此刻,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迅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席卷天下,包举宇宙,信息化大潮激荡,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整个社会悄然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昂首迈进。在这种情势下,国际教育界迅速应对,教育领域出现了

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是为教育信息化。

2000年初,大学校长路钢走马上任,成为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这位曾留学英国的专家型领导,以一个学者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养敏锐地意识到:教育信息化,这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面临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意味着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将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产生深远影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制高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教育竞争背景下,谁最先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牢牢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他曾充满激情地说:“教育信息化,我们义无反顾,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国际化、数字化、终身化、均衡化是21世纪湖北教育追求的目标。”

上任伊始,路钢就勾画出湖北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打造“网上湖北教育”的战略构想:用8年左右的时间,利用湖北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满足学校教育和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要的虚拟教育系统――“网上湖北教育”。这个构想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大力支持。

这个宏伟构想是如此地令人激动:1.光纤到校,到户――建设连接全省各级教育行政机构、乡镇以上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高速网络,实现光纤到校,并以一定方式联到村级小学,努力向居民家庭渗透;2.门户网,海量资源库――建立结构合理、学科覆盖面广,内容极为丰富,满足多种类型和层次受教育者需求的教育资源信息中心;3.全省教育人口具备通过网络学习的能力――全省教育工作者、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和有条件的城乡居民,普遍具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或接受教育的能力,并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终端和网络以多媒体手段学习资源库中的各种内容,为逐步实现学习型社会创造条件。

蓝图高挂,雷厉风行。同年,湖北省教育厅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借鉴国际国内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反复论证规划,2001年初,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式启动。2001年7月,总投入近1000万元的湖北教育的网上门户――湖北教育信息网(www.e21.edu.cn)(简称e21网站)顺利建成并开通运行。2002年2月28日,是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省教育厅组建成立了专门进行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直属机构――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了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共有七项职责,归纳起来,主要有十项职能:1)全省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2)全省教育信息化技术和业务管理;3)全省教育信息化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4)全省教育系统信息技术培训;5)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评估与评审;6)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7)全省教育信息化宣传普及和新技术推广;8)教育统计;9)教育厅信息发布;10)为教育厅提供网络服务。

如此重任,谁来挂帅?也就是谁来当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的主任呢?路钢经过深思熟虑,亲点出了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的何爱军――1984年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以后自愿赴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不满21岁,就成为对他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锅炉安装”工程和技术的总负责人,手下还配备着4个高级工程师。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像十多年前一样,何爱军愉快地接受了挑战,又义无反顾地向另一个陌生的领域进发。此时,教育信息化可谓基础薄弱,百事待兴。他带领中心同仁从信息化政策、法规,信息化的有关书籍等基本概念学起;广泛请教专家;国内外多方调研;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全国会议一个也不放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深入分析当前的形势、中心的职能和任务、全省各级教育技术机构队伍整体状况和未来几年发展趋势之后,纷繁复杂的头绪逐步变得明了,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的发展战略日益明晰:坚持体制创新、思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主动面向市场,发挥专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积极探索并逐步转变为既符合新形势要求和国际惯例又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事业单位,在大力推进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同时获得中心自身的大发展。中心的发展目标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建设成为立足教育、全国知名、经济雄厚、机制良好、人才群集、特色鲜明、环境一流、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现代教育服务机构。发展的步骤为:一年练内功,两年打基础,三年能生存,四年大发展,五年争佳绩。

由于湖北省领导和教育厅领导的重视,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之初,一路绿灯。在教育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省教育厅拨出2450万元资金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动资金,逐步构建起全省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技术平台。“无条件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和事业的光荣。我们更加珍惜这些机遇和挑战。”采访中,何爱军深情地说。建设中,所有项目的规划、方案、招标说明书到验收,全是市场化运作,这保证了工作的纯洁和高效,无愧于领导的信任。

一路征尘一路歌。从悄然试飞,到御风而行,今日的湖北省教育信息化事业,已蔚为大观。在中心成立4周年的时刻,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锐意进取、奋然前行的脚步声清晰可闻。

夯实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网络在全省广泛铺设

湖北教育信息网主干网是湖北省教育信息化赖以生存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心成立之后,湖北教育信息网主干网建设即全面展开。至2004年底,湖北教育信息网主干网建设完成。通过工作交流和应用推进,使市州教育网络中心的设备普遍进行了升级改造,拓展了网络出口,全省教育主干网的运行更为稳定、可靠。通过重点支持和面上引导,调动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加快了县级教育网络中心的建设。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了中小学建设校园网和联结互联网的速度。截止到2005年6月底,已有11个市州建成教育城域网,69个县、市、区建成教育网络中心,2300多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截至2005年底已增至3270所),4000多所中小学联入互联网。

省网建成之后,中心便对网络系统进行了完善,扩充了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了双回路供电系统,使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2005年4月,省教育厅和中心共同投资180多万元,按照电信级标准建成了全省教育网络中心IDC机房(网络数据中心)。机房共有机柜52台,可容纳300余台服务器。正式投入使用后,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大幅度提升,其整体接入水平、数据存储量与吞吐能力都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能够满足湖北教育信息网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

倾力建造湖北教育的网上门户――湖北教育信息网(e21网站)

经过孜孜不倦的耕耘,e21网站2002年获得国家ICP备案许可,2005年获得国家互联网增值服务资格。2003年5月正式成为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级实验网。网站日常点击量稳定在200~450万次,2005年总点击量在2004年9.2亿次的基础上增长为16.23亿次。国际互联网站排名最高达到446位。据第三方国际互联网评测,e21网站已位列全国省级教育网站第一名、全国教育网站第三名。

湖北教育信息网(e21网站)影响越来越大,声名远播。

资源网站丰富多彩,特色突出。e21网站共建设了87个分网站和功能性服务栏目,14个市州级分网站,现有各种自有信息资源1200G以上。内容涵盖教育政务、基础教育、成职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新闻、学位学籍、招生就业、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各分网站各具特色,实用性强。功能性栏目为全省师生和人民群众提供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也是决策者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为提升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湖北教育信息网在考察国际、国内教学资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中小学学科网站集群建设,该建设项目规划建成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覆盖各学科的156个单科网站群。旨在更有效地整合湖北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检索快捷、动态交互共享的面向学科、面向课堂、面向教师、适合中小学教学应用的网上资源库。目前全省已有150多所学校递交了建设项目申请书,并通过了平台培训,开始了承担项目的建设。一批面向教师、服务教学的大型分网站相继建成,信息资源建设已具规模,并初步形成特色。2005年新建设的“学科教学网站群”、“校本研究网”、“湖北幼儿教育网”等一批教育教学应用网站,获得了广泛好评,深受学校、教师和学生欢迎。

首创网上招生视频直播,在招生“阳光工程”中大显身手。湖北省招办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这是大众多年来的期盼。为了配套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实施,e21网站高标准构建了招生录取的整套网络软硬件系统,并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4个网上系统,即远程招生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即“e21招生信息网”网站)、网上直播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网站在配合省招办在招生服务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连续四年以零故障率完成了全国高校在鄂远程招生的网络服务和信息发布工作,为全省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提供了网络服务和技术支撑。实现了网上招生工作的几项首创。如:招生政策的全面、全程、及时网上发布;招生录取工作现场的网上直播;省招办和高校全程在线答疑;高校招生信息集中的网上自主发布等。e21网站为考生提供了优质的录取信息查询服务和“网上答疑”平台,仅2005年,至9月4日录取工作结束,考生通过“网上答疑”平台提交问题共计290000余条,省招办和高校累计回答问题142000余条。网站知名度和美誉度鹊起,日点击量最高达到5562万次,2005年比去年同期最高记录增长41.5%。

在此成功的基础上,构建并全面推广使用了“湖北中考招生网”。中心开发并以省教育厅的名义向外公布了“湖北中考招生网”,初步研制了湖北省高中招生及初中毕业考试的信息发布标准。通过全省市州与高中使用全省统一的中考招生网络平台,提高了中考招生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了高中招生阳光工程的实施。

拓展服务领域,在服务中双赢。在普通高校招生期间与移动、联通和电信公司合作开展了手机和小灵通的分数、录取状态短信查询和定制服务。此外,还开发了教育新闻移动短信定制等其他形式的短信业务,并实现了成人高考短信分数查询和录取查询。

凭借e21网站运作的成功经验,中心承办了全国教育门户网站的建设。该网已基本建成,并与e21网站新闻栏目打通,其新闻信息量已达一定规模,2006年将全面开展网站的市场运营。高起点的全国教育门户网站的目标是:打造特色突出的卓越门户网站。从湖北教育的网上门户到特色突出的卓越门户,湖北教育信息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营造教育信息化合适的环境和氛围

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氛围,中心致力于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

中心顺利完成省教育厅局域网建设。2002年上半年,对省教育厅机关局域网网升级改造。在此基础上,建设了省教育厅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已投入运行。教育厅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依托网络在办公。同时,积极做好省教育厅直属单位和武汉市区部分用户的接入工作。

全省教育电子政务平台重点是办公自动化系统。2004年底,这个系统正式启动。在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下,中心配合厅办公室积极做好全省办公自动化的宣传、推广和联络工作,多次开展办公自动化工作研讨,赴荆门、沙洋、十堰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还安排专人驻厅办公室负责相关工作。目前,全省已有15个市州县办公自动化平台安装调试基本到位,并成功举办了多期办公自动化培训班。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在厅基础教育处的指导下,全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正式启动。中心配合基教处进行了多次调研和研讨,拟定了《湖北省基础教育阶段学籍管理系统管理标准》和《信息标准》,并已完成系统平台的开发工作。根据基教处统一安排,计划今年该项工作全面实施。

促进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广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近300所中小学参加了湖北省“十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2005年9月下旬,召开了湖北省“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会,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研究室主任陈庆贵以及湖北大学等单位的十余位教育技术专家组成专家鉴定组,对湖北省62个子课题进行了会议结题鉴定与成果评审,共有13个课题被中央电教馆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子课题。同时召开了湖北片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结题鉴定会,20余所课题学校参加了会。“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研究项目在全国领先。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交流、推广活动。例如,举办“第二届湖北现代教育技术博览会暨现代教育技术论坛”,集中展示了国内外最新信息技术发展动态,交流了信息技术教育经验;承办“中国优秀教育软件论坛”。在2005年举办的“湖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研究等研讨会”上,会议以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资源开发、教法运用和研究方向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学生信息素养、技能培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会议同时还总结、推广了2005年湖北省举办的一系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研究活动成果。这些活动为全省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依托网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湖北省教科所叶平研究员的负责下,今年开通的基于“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研究网”是全省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开展“校本研究”的信息交流和成果推广的阵地,由湖北省中小学“校本研究”协作课题组进行管理,该网推出近半年来,已发展会员学校400余所,点击量不断攀升,在全省产生较大影响。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发布课题信息、研究动态、阶段性成果和指导性文件。下一阶段,将逐步把它拓展为供全省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线研讨问题和交流成果的互动式研究平台。

通过学会工作促进交流与宣传。中心还广泛参与了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协会”、“中国电化教育期刊”等各项业务活动,广泛开展全省学会与全国级学会、兄弟省市学会的沟通与协作。作为湖北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学会秘书长单位,中心配合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织了2005年湖北省高校多媒体课件评比。全省高校上报作品524件,评出获奖作品249件,其中一等奖20件,二等奖91件,三等奖138件。组织了湖北省高校网络精品课程研讨班,湖北省近百所高校的教务处长,网络中心主任参加了会议。

推出了网络杂志《信息化教育通讯》和纸质媒体《湖北教育资讯》。《信息化教育通讯》网络杂志于2003年推出。经过2004年的发展,《信息化教育通讯》已经逐步走上轨道。目前,网络杂志稿源丰富,访问量和关注度不断提升,通讯员队伍不断壮大。网络杂志及时、全面地报道了湖北省和全国重要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动态、著名报告和典型案例。2004年中心推出了《湖北教育资讯》。通过这个媒体把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技术、产品等动态信息及时传送到学校。

积极组织信息技术培训与竞赛活动

1.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开办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育”研究生课程班。与信息产业部合作开展了NCIE项目网络工程师和信息安全工程师的培训与认证考试。对各地教育网络管理员和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短期培训,2005年全年培训骨干学员200余人,其中首次与锐捷网络大学合作开办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培训班受到普遍欢迎。

中心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及新东方学校合作开展的IT职业类专业培训NIT-pro项目继续推进,高校的课程置换工作取得突破,达到1000人次以上。为进一步宣传NIT-pro项目,2005年12月7~8日,中心联合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举办了“就业直通车”大型公益活动。12月,中心又与微软办公软件全球认证中心合作成立了微软办公软件全球认证中心湖北管理中心,标志着中心培训项目逐渐向认证管理方向过渡。

2.全国“两赛”屡屡获奖。由中心承办的湖北地区“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和“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湖北省中小学生有几十人次获得全国奖项,有6人因此被保送上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流名牌大学。仅2005年,湖北省学生作品获全国二等奖2个,全国三等奖3个,一批作品获优秀奖。教师教育软件比赛中有13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

3.开展“三新”评比活动。中心组织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新”评比活动,湖北省基层学校和教师创作出了一大批有价值、有创新的教学应用成果,较好地研究、探讨和总结了课程整合中的资源建设、模式构建和策略应用等问题,起到了示范、辐射和宣传作用。“三新”评比活动从千余件上报作品中共评出整合课例160余节、整合论文280篇、CAI课件(网站、网页)350余件。

加强渠道建设和用户服务,提升市场运作能力

完善网上查询卡系统。中心成功发行高校招生录取信息网上查询卡,保障了考生和家长的知情权。2005年查询卡发行工作较2004年体现了四大特点:一是改善了查询方式,根据教育部规定,保护考生隐私权,实行查询卡与考生信息绑定;二是改进了发行渠道,由全省各地招办负责发行,不设社会零售网点,避免假冒或诈骗;三是加强了宣传工作,编印网上《查询与答疑指南》40余万册,免费赠送给每一位高中毕业生,并在各高中学校和各地招办张贴宣传海报;四是成立了客服小组,接受查询咨询和及时处理问题。

自主研发教育软件。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等形式,已开发出了“楚天名校”校园网平台、教育办公自动化平台、“课件工场”制作工具等十多个教育软件产品。这些产品中心均自有或与合作开发单位共有知识产权,且功能实用、性能稳定。目前,部分软件产品已在省内使用,反映较好。

2005年,中心历时一年组织研发了名为《世纪英才教学数据管理系统》的软件。这是中心自主设计研发的首个针对学校教务管理的应用软件。经过专家评审和教育软件认证,这款软件日前已投入在全省教育系统推广。目前该软件还开始逐步实现与e21网站的对接,对学生综合表现关键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综合处理,通过网络构建“学生成长(电子)记录”。

坚实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声誉日隆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红红火火的教育信息化延展,所有这些,使湖北教育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要跳起来摘桃子:立足湖北辐射全国

今年2月7日下午,湖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路钢来到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湖北教育信息网(e21网站)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并就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和湖北教育信息网的建设与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

路厅长参观了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湖北教育信息网的工作和业务用房,重点察看了湖北教育信息网省网中心IDC机房、策划发展部和多媒体培训教室,详细了解了省网中心的运行、e21网站维护与管理的操作流程、NIT-PRO培训项目等情况。

路厅长说,听了汇报,看到中心的发展印象非常深刻,鼓舞人心。中心在较困难的基础上起步,艰苦创业,从成立之初年市场收入100多万元到2005年实现综合收入1000多万元,年增长率达到了90%,几年的时间就获得了迅速发展,并已开始从湖北走向全国,这样的局面是中心全体员工团结一心,通过不懈努力实现的。这再一次说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未来的规划目标很宏大,保障落实的措施也很实在,希望你们能不断地开拓发展,扎实推进。中心员工精神状态很好,工作环境很好,管理规范,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谈到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湖北教育信息网的建设与发展,路厅长指出:现代社会是瞬息万变的,别的行业是不进则退,IT业是不进则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特别是要坚持自主创新、体制创新、产品创新。总之一句话:湖北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要跳起来摘桃子!

正如一个以倍数增长的生物体,它的发展关键往往在最后几步,而在成长的前期往往不显眼,不被注意。何爱军的这个比方,正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现代科学阐释吧。谈到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尽管取得一系列骄人成绩,何爱军和他的伙伴依旧头脑相当清醒,甚至可以说是朝乾夕惕。

交叉,三维,网群,严密的逻辑体系;动态,开放,交互,共享,畅想湖北教育信息化的未来,何爱军的设想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当此时,谁会想到,这对他来说,4年前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这些设想,是他基于对曾经轰动一时,现在烟消云散的许多教学资源公司的命运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这些公司,正是和这些设想背道而驰的。

“第一拨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的迅猛发展,是基于全新的构想、概念和体系、模式;第二拨专业门户网站,其价值则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崭新的网络学习平台即将诞生!翻开湖北教育信息网“十一五”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令人振奋的“1+8”模式,这个模式将构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网络学习平台。“1”即e21核心网络平台,总平台;“8”即8个分平台: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功能;学科教学平台、教学功能;教务管理平台、家校功能;全民学习平台、培训功能;学生信息平台、档案功能;知识搜索平台、检索功能;教育商务平台、盈利功能;教育游戏平台、娱乐功能。内容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全民教育、教育政务、教育商务等六大方面。

有这样清晰和独特的思路,人们深信,湖北教育信息网的未来定会辉煌灿烂,湖北教育信息化的康庄大道会越走越宽广。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右二)到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湖北省教育信息网e21网站工作现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