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刚刚消停,欧盟又对中国鞋制品挥舞反倾销“大棒”。欧盟委员会近日不断散布消息,称掌握了中国鞋类制品“无可辩驳”的倾销事实,建议欧盟理事会批准向中国鞋出口征收反倾销税。
根据世贸协议,2005年1月中国鞋类产品在欧盟的进口配额被取消,此后仅1个月,欧盟便正式启动了针对中国鞋的“预先
欧盟委员会此次针对中国鞋发起反倾销调查,其重要背景是,部分欧洲生产商指责中国鞋对欧洲市场造成冲击,减少了相关地区的就业机会,要求欧盟采取保护措施。
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短视且没有根据的。根据欧委会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鞋类制品配额取消前,欧洲的制鞋业就已经出现明显衰退。从1999年至2001年,欧盟的鞋产量下跌5.9%,2002年又下跌了9.1%。同期,欧盟鞋类制品出口下降7%,进口增长7%,致使欧盟鞋生产商在本土的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58%跌至2002年的48%。在欧洲制鞋业因亏损不断裁员的情况下,备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鞋却给欧洲零售业带来了生机。2003年欧盟共有制鞋企业约1.26万家,雇用工人约3.17万人,仅占欧盟制造业雇佣总人数的0.91%,欧盟区内的鞋类制品零售网点却有8万家之多,创造工作岗位超过3万个,随着鞋制品市场的繁荣,相关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仍在不断增加。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欧洲制鞋产业的萧条与中国鞋进入欧洲市场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欧盟对中国鞋类制品增收高额反倾销税,不仅不能挽救欧洲日渐衰落的制鞋业,而且将给欧洲零售商和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
自由贸易作为有效配置生产的方法,早已是经济学界的共识,欧盟决策者对此不会不了解。但在实践中,一向以倡导自由贸易自诩的欧盟,却屡屡在个别行会势力的压力下举棋不定,试图通过贸易保护来挽救早已不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并寄希望于对贸易保护措施的“小修小补”找到所谓“折衷方案”。欧盟相关决策者应当看到,国际上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无一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贸易保护从来就不是智者的选择。在中欧贸易蓬勃发展的今天,欧盟应因势利导,抓住历史机遇真正发展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