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何谓现代化

2006-02-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美艳 我有话说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是工业化还是GDP的增长?人们至今仍然是见仁见智。现代化滥觞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为何首起于英国,而不是西欧其他国家?为什么有的国家追随英国一帆风顺,

有的国家想另辟蹊径却屡遭坎坷?生产力为什么在工业革命后加速度发展?

毕道村的新著《现代化本质――对中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变化的新认识》,对这些问题都作了解答。

该书十分重视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及其所引起的人类思维方式的大变革,阐述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对辩证唯物论的发展和深化,坚持“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的终极原因”的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将当代科学的重大成果――系统演化理论运用于社会转型的研究,提出了界定现代化的新标准。阐明了社会系统对外开放,吸入物质能量信息流,对社会结构进行全面分化与整合,形成协同动力机制,以实现社会结构的高度有序,是通向现代化的独木桥。

把社会要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结构的变迁作为区别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传统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分水岭;用社会结构变迁与否来区分真假现代社会;并用这种变迁去解答工业革命的爆发、大国的兴衰、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等中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剩余价值的产生、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等一系列有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用一种变化解答中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所有的重大变化,将一个原则、一个标准贯穿到底,这无疑是该书的特色。

作者由此得出了一系列的新认识、新观点。比如,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绝不同于欧美的现代化,它不是个自发的,而是个自为的过程,改造传统社会结构和守旧势力是其主要任务。为此,就必须将权力集中到现代化意识强烈和现代化学识渊博的中央领导人手中。因此,建立一个强大的政府以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其现代化成功的前提。再如,作者阐明了剩余价值是以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分子为主的全体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作为“磨刀”人的科教人员为作为“砍柴”人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什么样的劳动手段。这不仅从经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也掀开了劳动价值理论新的一章,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诉求增添了新的根据。

跨学科研究是该书的又一特色,它不仅运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化问题,同时也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多个学科中与现代化相关的课题。如对困扰经济学界达百年之久的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即所谓《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之间的矛盾的难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不仅对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而劳动时间不断减少、劳动强度不断下降的现实提供一个有力的解答,同时也阐明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论证了现代化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而率先用系统演化理论来探讨人类历史,这在为系统科学提供了大量实证性支持的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和深化系统演化理论。

在人们普遍呼吁理论创新的今天,《现代化本质》的问世无疑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它不仅在现代化理论上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诸多经验、诸多教训。

《现代化本质》

毕道村著

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