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今年是中国农历的狗年。如果把企业的主体业务和公益活动比喻为狗和尾巴的话,以前做公益是“狗摇尾巴”,即当企业高兴时就动一动尾巴,做一点公益,不高兴时就不做。如今是“尾巴摇狗”,即企业愿意宣扬自己的公益活动,通过公益活动来塑造企业形象。拜耳集团定于今年4月在德国召开全体股东大会,会上将播放拜耳在中国进行的公益活动录像。德国电视一台也要来拍摄拜耳在中国的公益活动。
但就在几年前,还完全是另一种景象。他说,2002年拜耳公司在北京组织了一次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邀请了所有在华德国企业。结果,除了中国民政部的代表外,只有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拜耳公司和北京德国学校等四家单位的代表参加。但拜耳坚信其“做公益”的道路是正确的。
拜耳公司同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朔到1882年。当时是向中国出口染料。如今,拜耳在大中华区有19家企业,销售额约15亿欧元,该区已成为拜耳在亚洲的第二大市场。从拜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看,在竞争社会,除了诚信、质量、价格外,特色也是竞争力。拜耳先于其他企业在中国开展公益活动,就有了特色,就可占有发展的先机。
医疗、植物保护、化工、材料是拜耳公司的四大业务领域。拜耳在中国选择公益项目,首先要看中国的需要,其次要结合拜耳的特长。辟如说,在艾滋病防控方面,中国有很大需求,医疗是拜耳的特长,而实现防控的最佳途径是宣传。于是拜耳决定对媒体记者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有关知识后,再以普通人都能看懂的文字进行艾滋病防控宣传。拜耳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公共健康和艾滋病媒体研究室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又如,中国要克服贫困,首先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中国有数亿农民,需求非常大。植物保护是拜耳的特长,植物保护与农民有直接关系。为了让农民掌握有关植保知识,增加收入,拜耳设立了面向农民的“小额贷款基金”,帮助农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派出自己的专家为农民讲课,掌握植保知识和技术。
“小额贷款”项目已在福建和贵州两省实施,受到农民的欢迎。
华威濂总经理说,企业做一次广告要花几十万元。如果将这笔钱用于公益活动,也许能帮助一个村或几十个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的“艾滋孤儿”。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许多国外知名品牌的背后,都有企业公益活动的支撑。许多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差,为什么不容易形成品牌,差距要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去找。企业社会责任已日益引起中国各界的关注,他两周内出席了3次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议,做公益,正在从企业的单项行动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