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
农民增收新途径
在云南这样一个贫困人口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省份,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改变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群体;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培植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要继续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方针,依靠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区域布局,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档次;继续推进热区农业、高寒地区农业开发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大力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开发高新特优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引进、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科技研发、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继续推广和完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健全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对原料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紧紧围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县域经济三大目标,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企业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四个重点,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效益水平。要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形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支撑点。必须坚持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把小城镇建设成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中心、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要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改革任务,着力建立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约束机制;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分类指导,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充分考虑云南高寒山区、山区、半山区、坝区、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的不同条件和状况,按照整村推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目标任务,有计划,分步骤地帮助各地加快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农民生产生活新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公共设施不适应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乡村环境脏乱差的落后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把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放在优先位置,坚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文明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常抓不懈。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贯彻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加快推进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大对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治水改土为重点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加快荒山、荒坡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要围绕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城乡交流,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从兴农富农的大局出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加快国际大通道和州市县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快县乡公路等级改造,推进乡村公路建设进程,逐步建成以县道为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农村公路网,尽快实现农村人流、物流畅通的目标。要围绕提高农村供电安全和降低农村电价,扎实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和小水电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扎实完成好农村电网改造的各项任务,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同时,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水能资源,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不断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要围绕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建设。突出抓好荒山、荒地、荒滩,沿路、沿河和村镇绿化,积极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生态屏障;大力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实施范围,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小流域和石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要围绕创建文明村镇,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采取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工投料、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厩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逐步实现村内道路硬化、饮用水安全达标、环境卫生整洁、农宅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
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构建社会服务新体系
要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坚持长短结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实施“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工程和远程教育工程,重点加强对复转军人、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加大对外出打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事业建设,积极维护农民身心健康。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对口支援机制,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疾病预防体系,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切实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实施贫困家庭医疗救助,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和地方病,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要积极实施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和少生快富工程,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全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所规定的免费服务项目,切实解决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保健经费问题。扎实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加强对出生缺陷干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要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根据农民的文化需要和“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电话“村通工程”和“金农工程”,提高农村地区固定电话普及率和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推进乡风民俗新风尚建设,继承发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风俗,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要建立健全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着眼于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农民自愿互助合作为基础构建新型医疗保障体系,以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为基础逐步发展农村福利事业。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社会保险事业,完善农村社会救济保障制度,特别是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加大救济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四、推进平安创建,努力营造农村平安和谐新环境
要坚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在建立和完善农村治安防范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发动群众,健全自治组织,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实现群防群治,及时铲除滋生、诱发犯罪的因素,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推动社会治安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要坚持严打方针,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上取得新突破。要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增强严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打击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坚持不懈地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最大限度控制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要坚持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在有效遏制毒品和艾滋病的蔓延上取得新突破。紧紧抓住遏制毒品来源、毒品危害、新吸毒人员滋生三个关键环节,深入地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发动和依靠群众,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坚决遏制毒品和艾滋病发展蔓延的势头。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排查矛盾纠纷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上取得新突破。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因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移民搬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引发的利益矛盾纠纷,维护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注重理顺群众情绪,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有效调处化解和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管理新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要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上有新进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认真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围绕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注意把那些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党员选拔和充实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采取有效方式加快培养党员,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强化村民自我管理服务上有新进展。坚持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通过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在重大问题上的互相沟通。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三公开”、“四民主”机制,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落实村民的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妇女组织、民兵组织应有作用,扎实开展农村民主法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养“四有”新型农民。要不断改进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上有新进展。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乡村干部的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和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着力解决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以真挚的感情认识群众、以开拓的思维组织群众、以扎实的作风联系群众、以良好的形象影响群众,使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开明开放的形象、求真务实的形象、廉洁奉公的形象。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