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掐断名校的“掐尖”行为

2006-03-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丁仁能 我有话说

据报道,一段时间以来,重庆市不少名校采用提前预录、免费入学、提供奖学金,甚至倒贴伙食费等手段,到农村学校挖能为学校撑门面的尖子生。名校挖尖子生的行动已经从初一、初二,甚至小学就开始行动了。这种

现象在业内被称为“掐尖”。

“掐尖”不仅使名校的名气更大,一般学校的压力陡增,薄弱学校举步维艰,而且打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使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名校积聚,不利于教育的公平竞争和均衡发展。因此,掐断名校的“掐尖”行为势在必行。

严格说来,择校是一种没有政策依据的教育现象。教育部门对各学段班学额的规定是:小学班学额一般应限定在40~45人左右,中学班学额一般应限定在50~55人左右。但是,绝大多数地方的班学额都突破了这个规定,有的学校竟然达到70~80人,甚至更多。超出的学额即是择校生。

除了学校自行招收的这部分择校生之外,还有一种“准择校生”,即教育部门从招生指标里切出一部分,用于增招。所谓增招,除了录取分数略低,而收费远高于正常录取的新生外,没有什么其它区别。一些因几分之差而不得不交上一笔可观费用的,就属于这种“准择校生”。尽管教育部门不允许无门槛地降低择校生的录取分数线,不允许无限度地提高择校费标准,不允许无止境地扩大班学额,但是,与巨额择校费的利益冲动相比,这个政策显然只是扬汤止沸,而不是釜底抽薪。

要想掐断名校的“掐尖”行动,必须三管齐下:一是要对名校收取的择校费进行调控,从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统筹用于薄弱学校建设,让没有择校生的学校也能分一杯羹;二是逐步废除择校生,把考生的测试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唯一依据,让公平、公正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三是严格执行教育政策,不允许有突破班学额规定的大班现象存在。这三个方面如果做到位了,让教育工作者“众怒”的“掐尖”现象,会逐渐消失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