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简称“广科院”)将教学与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紧密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三突出”(突出品德人格、职业岗位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三加强”(加强计算机、外语、现代管理知识教学)和“双证书”(毕业证与技术资格证)等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强化学生实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构筑起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走出了一条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协调发展之路,他们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从广州到珠海,从外延扩展到内涵强化,短短几年间,广科院走上了一条高职教育跨越式协调发展的成功之路。
打“科技牌”,奠定高职教育的“根基”
“学院从诞生之日起,就依托全省科技系统在科技资源方面的优势,靠打‘科技牌’一步步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党委书记林水福深有感触地说,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广科院从一家科技干部进修学院发展到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从蜗居于广州五山的30亩校园,到开创占地2000亩,投入6亿元,全日制在校生达1.63万人的大学,走出了一条高职院校异地办学的成功之路。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紧紧依托和依靠科技系统和科技资源,与时俱进,不断追求。20年来,学院在国家投入较少的情况下,主动寻求广东省科技部门、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企业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道路,推动学院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培养出各类高技能人才近4万人,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科技人员培训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的时候,他们及时开办了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并将其定位在职业教育的方向上。当21世纪到来时,他们又以超前的眼光和胆略,抓住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契机,在2003年及时成功转制为普通高等院校,适应了广东经济社会转型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近两年来,他们多方筹集高职教育资源,使学院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广东省内办学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在学院发展历程中,他们一直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尤其是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领导的关怀和扶持,学院在办学定位、发展规划、教学改革、师资配备、建立产学研基地等方面与全省科技系统密切联系,逐步构建了广泛而协调的办学资源体系,奠定了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牢固根基。
“科技系统是产学研结合的纽带,是与高职教育血缘相亲的一片沃土。依托脚下改革开放的沃土,追逐广东科教事业的发展潮头,勇于开拓,敢于实践,为广科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院原院长彭文晋教授告诉记者,广科院从最初举办玻璃马赛克技术、草莓技术培训班,到全面开展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以高中级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继续教育;从淀粉制糖制酸技术和纺织品染整技术的开发研究,到承接一批“广东省百项创新工程”项目、省重点攻关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孵化项目和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全省人才开发的一系列研究;从建院初期“搭船出海”,挂靠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名校招生,到向成人高校、高职学院的成功转制,建造起自己的“巨型舰队”独立远航;从第一次创办产学研合作的生物包装材料厂,到成功建立一大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走产教合作教育之路,以及与美国杜波依斯商学院、美国路易斯大学、美国康考杰大学、英国诺丁汉加诺格利城市技术学院、德国“F+U”培训集团等在相关专业领域开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国际合作办学,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学院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广东省科技领域所拥有的实验室、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各类科技园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宝贵资源分不开的。打好了科技牌,学院就有了提升办学实力、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开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办学道路、形成办学特色的强大后盾。
建“新校区”,做大高职教育的“蛋糕”
与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扩展校区、异地办学不同的是,作为全国成人高校改制试点单位之一,广科院当时面临的是一次没有退路的大胆而艰难的抉择,他们面对一批批求学若渴的学生,为挤不出学院发展空间而倍感尴尬。
出路何在?他们辗转考察了广东省20多个市、县的30多处选址,终于在2001年6月8日与珠海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今天,珠海校区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5500多万元,馆藏图书达60万册。2002年秋首届3700多名新生踏进全新的校区时,他们面对的是一所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学校。广科院实现了“一起步就是一座上规模的学院,就形成浓厚的校园氛围”的新校区建设目标。一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体,工、管、文、法、艺术类专业协调发展”的高职院校开始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崛起。
新校区、新气象。学院近年来每年引进近百名高素质教师,目前已有教职工1000多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700多名,正教授30名,副教授190余名,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50%以上。学院与校外80多家对口企业建立了固定的长期合作关系,聘有一批校外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和技能课教师,还在各系组建校外专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支由社会各界专业人员组成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指导着学院的实践课程建设,参与学院的教学活动。
代院长康思琦教授表示,正是由于坚持走创新之路,成功地创办珠海校区,广科院才能在2003年转制为普通高校,成为广东省办学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之一,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目前学院正在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推行课程体系创新工作,大大加强对学生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与核心技能培养相对应的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和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内容和方式进行全面创新,提出了“三突出”、“三加强”和“双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将使我们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珠海校区的成功建设和顺利运转是广科院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办学空间的拓展使学院在实现外延扩张的同时,为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加快内涵发展铺平了前进的道路。目前学院已具有助理电子商务师、商业网站建设与维护师、外销员从业资格、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安装调试与维护、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绘图员(Auto-CAD)、通用管理能力等56种职业技能考证资格,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职业技能训练。学院还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办学渠道,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计算技术研发中心和工业转化与创新中心,把学院办成广东省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
走“创新路”,建设“一流高职院校”
“教、学、用”合一和“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培养人才,使这里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和办学效益的高地!这是科教界专家最近在参观广科院建校20周年学生作品展时共同发出的赞叹。让参观者震惊的是,由5位电子工程系一、二年级学生自主开发的智能机器人,肢体动作协调,感应灵敏,运转自如;全部由在校学生设计的几十件电子产品备受珠三角地区电子厂家的关注;机电工程系学生设计作品获首届“美的”全国风扇造型设计大奖!数据表明,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达90%以上,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
“基于工程的观点,解析典型产品和通用技术,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出电子行业急需的素质好、工程能力强、电子技术知识扎实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是电子工程系最基本的教学目标。”电子工程系老师告诉记者,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是凝结知识、通用技术和工艺的最好载体,他们以典型产品带教学,以工程观点分析典型产品设计要点和工艺流程,通过具体零配件实物和可视电路图示教板,让学生在研讨和制作中带着问题学习。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企业伟创力集团在珠海生产的十几种电子产品已成为他们实践教学课的典型产品。
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必须敢于创新。在这里,无论是软件工程系瞄准的软件开发程序员、测试员,网络系统管理员等IT领域“银领”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是计算机工程系设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微软”、“华为”认证考试中心、“思科”网络学院等,都以培养高技能实用IT职业人才为目标,将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将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积极推行“双证书”制;无论是管理科学系采用“反求工程”原理(从分析特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体系入手,设计相关专业和课程体系)设计专业和课程体系,还是机电工程系与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控模具研发中心;无论是建筑工程系开展的高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还是人文社科系将“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紧密结合的仿真模拟现场教学;无论是外语系与“广交会”(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建立的校外商务英语实习基地,还是经济贸易系以引进国外《通用管理能力认证培训教材》为标志的课程置换,广科院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创新育人的崭新天地。
在这里,动手就是一切,一切知识和智慧都化作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能模块和复杂多变的项目设计与实践过程。学生每天走进实训中心大楼就像走进了工厂的车间或研究所的实验室。
在这里,课堂教学就是一对一地操作,手把手地校正和反反复复的岗位训练。这里有嵌入了世界500强企业最新的SMT制造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实训课程,有置换了国内软件人才培养巨头“北大青鸟APTECH”和“ATA”的课程体系,有与金蝶软件公司合建的“金蝶中间件”实验室。教学创新为企业和市场培养出最急需,同时又是真正能够下得去、用得上和留得住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在这里,科研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广科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近年来,广科院及其人才研究所、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软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共承担了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重点攻关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等科研项目7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取得专利11项,成为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广东省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基地,一部分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
在全国上千所、广东省60多所高职院校中,广科院能在短短几年间把自己做大又做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敏感地抓住了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人才市场需求,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人们期待着这个全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广东和全国的新型工业化大厦输送更多和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左二)、广东省科技厅厅长谢明权(左三)和珠海市市长王顺生(左一)在广科院党委书记林水福(左四)陪同下视察珠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