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浙江省靠什么使一个地域、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浙江精神”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形势下浙江精神如何与时俱进?“两会”前夕,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习近平: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进一步激发浙江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必将有力推进“十一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推动浙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开辟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记者:浙江精神的形成有何独特的历史传承?
习近平:浙江山水秀美,人文荟萃。千百年来,浙江特有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上的多次人口迁徙和文化交融,造就了浙江人民兼有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文化特质,锤炼了浙江人民兼容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砥励了浙江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的精神品格。
在浙江人民创造自己灿烂文明史的背后,始终跳动着、支撑着、推进着和引领着他们的力量,正是浙江人民的精神。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的保境安民、纳土归宋,到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岳飞、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的博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无论是陈亮、叶适的经世致用,还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无论是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还是龚自珍、蔡元培的开明、开放等等,都给浙江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浙江精神得以凝炼成了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观念,求真务实、主体自觉的理性,兼容并蓄、创业创新的胸襟,人我共生、天人合一的情怀,讲义守信、义利并举的品行,刚健正直、坚贞不屈的气节和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志向。虽然在不同时期,浙江精神呈现出来的具体形态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是,由上述观念、理性、胸襟、情怀、品行、气节和志向所凝聚的内涵,正如涌动的活水,跳跃、翻腾在整个浙江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不仅与浙江人民的历史生命相伴,而且更与浙江人民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创造相随。
记者:浙江精神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发挥了什么作用?有哪些生动展现?
习近平:源远流长的浙江精神,始终流淌在浙江人民的血脉里,构成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阳光雨露,全面激活了浙江人的这种“文化基因”。在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文化大省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浙江实际,作出了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的重大部署,坚持用浙江精神激励人民,进一步激发了浙江人民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智慧和勇气,陶冶了浙江人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发现商机、特别能化解危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优秀品行。
浙江人民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培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抓住了改革机遇,赢得了发展先机,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格局,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国有经济总量增长了40多倍,国有企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民营经济在全省生产总值中已占71.3%,个私经济工业总产值等四项指标已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1334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8160元,超过3400美元,财政总收入跃过两千亿元,达2115亿元。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浙江省在被评价的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20位,被评为效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
浙江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逐步消除“二元”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6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20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1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58.9%,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在全国各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4%,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在全国率先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计数据表明,我省居民的稳定感、安全感达到90%以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机关效能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建立领导下访制度,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不断健全,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记者:为什么在新的发展阶段浙江精神必须与时俱进?
习近平: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浙江精神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推进“十一五”规划的伟大实践中,面对新形势,迫切要求浙江人民具有现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社会道德标准。更需要作为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浙江精神的引领和激励。我们要坚持和发展“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以此激励全省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记者:如何理解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实践意义?
习近平:进一步培育和弘扬遵循规律、崇尚科学的“求真”精神,求理论之“真”,求规律之“真”,求科学之“真”;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要清醒认识浙江先发遭遇的新挑战、先行遇到的新问题,作出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进一步培育和弘扬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的“诚信”精神,要把诚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之基,不仅要弘扬传统的“诚信”美德,更要大力推进以个人为基础、企业为重点、政府为关键的现代“信用”建设,要把诚信作为公民安身立命之本,企业兴旺发展之道,政府公正公信之源,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真心诚意为民服务,努力增加政务透明度,使政府真正成为法治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