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什么原因触动您编写了这本《农民家中的医生》?
戴秀英:前不久我们对宁夏5个乡镇1736家农户及26个村的卫生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农民非常缺乏健康知识,令人心寒。他们认为生死有命,“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往往把小病扛成了大病。比如,一个农民拉肚子,扛到第四天脱水了才去县医院,花了4700元才治好。
市面上也没有多少针对农民、便宜、实用的保健书。此书就是要向农民普及健康知识,教给他们基本的卫生常识,使家家有个保健“医生”。
记者:农民在家自己“治病”,成本高,也难于操作吧?
戴秀英:此书中不仅告诉农民如何做到防病、早期识病,而且教给他们有病后如何用最低成本治病。教给农民如何发挥“一根针,一把药”的作用,用简、便、廉、效的方法治疗105种小疾病。比如,只需花1.2元的灭滴灵就能止牙痛。
书中还根据农村不同人群、地域,因时因地因势制宜,降低医疗成本。比如,推广使用单病种偏方,像感冒,用大葱、红糖、生姜熬汤即可。
记者:这些书是农民自己买还是政府投入?
戴秀英:宁夏首印1万本,全由政府买单发给农民,像这样为农民防病保安康的实事应该由政府投入。现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用于医疗的费用,70%用在了城市,只有30%放在农村。
我们高兴地看到,农村医疗卫生投资不足的情况将改变。卫生部表示卫生工作的重点将会放在农村,国家投入的大部分资金都将用于农村医疗卫生。这些举措的真正实施,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内容。郭红松\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