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是40多年前的旧事了,但是,我记忆犹新,一切恍如昨日。
那时,我还是北京101中学的一名学生。有一天,我们听说国家女排要来学校作训练表演,老师和同学们都异常兴奋,大家早早地就来到运
穿着一身红色运动服的曲培兰出场了。两名男教练负责扣球,一个累了换另一个,两人轮流休息。每一个球扣下来,曲培兰就一个箭步扑上去把球救起来,接着做一次滚翻;刚爬起来,第二个球又扣下来,她又扑上去救第二个球。动作潇洒、轻松愉快、全无失误地滚翻几十次后,曲培兰开始出汗,脸也红了。连续滚翻100多次后,她的脸开始发白,救球的动作也渐失潇洒,可以看出已经很疲劳。滚翻200多次后,曲培兰的体力逐渐不支,有时,球救起来了,人却爬不起来。滚翻300多次后,她已达到极限,每一次扑救似乎都要用尽全身力气,但是,她总是能够站起身来,迅速凝聚新的力量去迎接下一个扣球。
滚翻400多次后,曲培兰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球衣破了,球裤也破了;胳膊肘破了,膝盖也破了;衣服湿了,头发也湿了;身上脏了,脸上也脏了;看不清她的手,想必早已伤痕累累;她已经极度疲劳。她机械地滚翻、站起来,再滚翻、再站起来,却始终没有倒下。两名男教练在每人经过200多次的大力扣球后也已精疲力尽,同时,看到曲培兰每一次都拼尽全力的情景,他们实在不忍再继续扣下去。眼看训练无法继续下去,国家女排只好换了一位女教练。女教练眼里噙着泪水开始扣球,一个,又一个。曲培兰用快散架的身体坚持滚翻,又挣扎着站起来,就像是一个不知道屈服、也不知道疲劳的机器人。看着看着,每个人都被感动了,许多女同学哭了,男同学则攥紧拳头好像在施以援手。全场人声鼎沸,齐声计数,呐喊声发送着无穷的力量。
超过日本女排创下的世界纪录了,曲培兰并没有停下来,她艰难地继续滚翻扑救,一个又一个砸下来的球被救起来。终于,曲培兰做了第500次滚翻,第500个球被救起来了。全场欢呼,曲培兰松了一口气,她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结束了当天的训练。很显然,曲培兰躯体的力气早已消耗殆尽,驱动她完成每一次滚翻救球动作的完全是意志、是精神。精神向体能发出挑战,并且取得了胜利。今日观之,“极限”训练未必科学,未必必要,但在当时,确是制胜的不二法门。
在现场,所有的人都热血沸腾,所有的人都忘我欢呼。我们和曲培兰之间产生了一种完美的互动:我们的呐喊在那一刻鼓舞了曲培兰,曲培兰的壮举则激励了我们一生。此后几十年里,一直没有机会问问曲培兰当时的感受。但我想,那时她一定不会像许多电影中人物那样,想说大话,想喊口号;她应该是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坚持。
1981年11月17日,中国女排战胜美国队,夺得世界冠军,举国欢腾。当时,我正在厦门大学读研究生,业师郑海夫教授谓:“前人云,一事能狂便少年。你缘何不喜极而狂?”我回答:“已狂过了。”便给他讲了曲培兰的“极限”训练故事,郑老听后唏嘘赞叹不已。后来,我曾与排球名将陈招娣成为同事,我们谈到曲培兰时,她也对前辈极表崇敬。
少年时期的这次心灵震撼,使我受益匪浅。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我也曾身处逆境,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我也曾遭遇过生命危险,但是,极限曲培兰总是鼓舞着我。我深知,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坚持就是胜利。
(作者为中国作协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教授,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教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