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民办学院的“后起之秀”

2006-03-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旖旎的水乡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周庄,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和文化底蕴,构成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令人神往、令人留连,世人的脚步不由被吸引而至。每年,200多万名国内外“寻梦者”在这里驻停,寻找他们心中的家园。如今,古镇又多了一大批“寻梦者”――他们
,是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4000多名莘莘学子。自2003年9月起落户千年古镇后,苏大应用技术学院坚持“在确保本科生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树立“能力为本创特色”这一办学理念不动摇。她那景致如画的人文校园、“突出应用、体现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精简高效的管理模式,创造了“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基本达100%”、“20名行政人员高效管理4000多名学生”等不同凡响的亮点,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肯定和赞誉。更多的年轻人,正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所创办了9年、诞生于百年老校苏州大学的“民办学院后起之秀”。

景致如画的人文校园,熏陶着学生的素养

清水环绕,吴风氤氲。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东傍滔滔淀山湖,南连周庄古镇旅游区。总投资约2亿多元、总建筑面积约15万多平方米的校园内,有4栋教学大楼、9栋学生公寓、9片篮球场、6片排球场、2片网球场,标准的足球场,以及14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10800平方米的图书馆、6000平方米的食堂、2300平方米的学生艺术活动中心,一条设施齐全的商业街。整个校园见不到一堵冷冰冰的围墙,取而代之的是弯弯的小河,幽幽的廊桥;“小桥、流水、书院”的校园设计风格与周庄遥相呼应,崭新雅致的教学、行政、宿舍楼,间有雕塑小品零星点缀,整个校园绿意盎然,充满了诗意。设施先进的智能化校园管理网络、闭路电视,链接每一间学生宿舍;吃饭、洗澡、借书均实行“一卡通”。学生们很快喜欢上了这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校园。

学院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网络平台,实现了数字化校园。学生的上机学习、信息查询、图书借阅、生活消费等全部一卡实现,宽带、广播、电视系统接通至每个宿舍。校园内建有现代化的安保系统,在学院各要害部位安装了红外监控和摄像监控头,通过数字化校园系统实现全天候监控与报警。学院的网络与苏州大学校本部对接,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全部通过数字化校园系统实现;克服地域的局限,通过网上考试系统、网上课堂等,实现远程教学和管理。围绕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大力加强实验实训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已建成的1.4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目前已投入了总额3500余万元资金,配备了全国一流的现代制造和控制技术等3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

硬件过硬,软件更是“新鲜”。近几年来,学院围绕“校园”开展了“书香校园”、“科技校园”、“勤勉校园”、“踏入校园”、“告别校园”、“多姿校园”、“红色校园”等系列活动,大大地活跃了校园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还充分利用宣传海报栏,通过“校园羊皮卷”、“成功女性系列报道”、“好书推荐”等固定栏目不断向广大青年团员输送健康向上的思想理念。成立学院新闻中心,通过一支固定的、高效的、专业的队伍,保证院报《书苑》、院刊《晨风》的定期出版,使其成为学院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学院还重点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以讲座、报告、个别咨询、网上咨询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健全素质教育。

“突出技术应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毕业生成为“抢手货”的“秘诀”

2005年12月10日,苏大应用技术学院与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心、苏州高新区人事经理协会联合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就业指导、模拟招聘、专题讲座活动,42家外企参与了本次活动。刚过完春节,学院应届毕业生被“订购一空”,在人才市场上成为“抢手货”。据统计,学院五届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达到了100%。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经过实际考察,一次就向学院要了七位毕业生。毕业生受到普遍欢迎的“秘诀”是什么?

“秘诀”之一,精心孵化“双师型”师资。依托苏州大学的办学优势,本着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学院公共课的教学均由相关院系承担,各院系安排了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和副教授来帮助这个“同门师弟”的教学,为应用技术学院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学院专业学科的建设,经苏大人事处同意,苏大应用技术学院从生物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商学院、外语学院,以及电教中心、教务处、学生处等各部门请来了多位骨干充实到各专业课教学和学院管理。在此基础上,学院“内引外培”“双师型”师资。通过各种渠道招贤纳才,苏州机械局科技处、苏州东吴会计事务所、上海外贸服装公司、苏大旅行社……各路“凤凰”翩跹而至。这些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课堂讲授、实习指导和生产管理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外院系来院上课的专业基础课教师以及外校引进的学科性教师,学院每学期至少为他们开三次会议:开学前提要求,讲述应用性人才的特点;期中检查,师生反馈教学情况;期末总结会议,要求每位来院上课教师都要交出一份适合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大纲建议稿。学院采取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要求青年教师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报考在职研究生。即使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各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考试。几年来,学院坚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性的业务进修和短期专业培训。服装专业连续利用暑假派出教师去北京服装协会接受日本服装文化学院专家左左木教授的立体裁剪培训;数控机床实验室派人去南京等地参加操作学习培训。学院还鼓励教师结合教学,积极开展科研,尤其是横向科技开发项目,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以充实相关专业课和工艺课的教学内容。科研启动费、科研专项奖,更是给予了紧密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开发的项目成果和发表论文者更好的发展机会。教师们不但担负着学院的专业课教学,还身兼江苏省导游考官、会计事务所会计等社会职务,丰富的实际案例穿插在讲课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专职教师比例达到80%,深入浅出的授课形式,倍受学生喜爱。目前,学院现有教师中,2/3以上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实践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达1/3,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任技术职务的1/3,有50%的专任教师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服装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傅菊芬副教授两年获得了两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高教高职刊物上发表了50多篇系列学术论文。其中,《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与沟通的几个问题》等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级学会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承担纵向、横向科研项目20多项,总经费达100多万元。一位教师在2002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二等奖,有5位教师分别在2003年、2004年、2005年获得苏州大学利苏、建行奖教金。学院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技能行业学会和鉴定委员会,三人加入了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有一人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学院相关专业已是苏州市的行业协会会员单位,这更加体现了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体系。2000年,学院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及其在综合性大学中的实践”课题获得了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学院“综合性大学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再次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秘诀”之二,紧扣区域发展实际,研究当地经济结构,从企业需求出发设置专业。学院聘请了相关行业企业以及校内专家50多位共同组成“苏州大学技术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的要求,共同制定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审定教学计划,努力将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融入了技术教学的方案;压缩理论课,突破普通高等教育中一贯采用的三段式模式,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发展,在时间上保证实践教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的30%,在空间上做到实践教学不断线。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别是根据地处经济历年来处于全国百强县首位的昆山市的实际,学院认真研究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分布结构,专业设置紧跟市场需求。针对昆山和周边城市已成为制造业基地,学院新设了电子、机械制造、物流业等专业;针对周庄旅游业发达,又开设了旅游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学院目前已有17个各具特色的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被评为苏州大学“十大特色建设专业”之一。

“秘诀”之三,突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特色.为了确保学院学生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学院注重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在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现场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学院自创办起,就全面推行“双证制”的培养制度,该学院的毕业生,在获得“苏州大学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必须拿到两个以上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此,学院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投入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达3500万元,领先于兄弟院校的实验室一流先进装备,是学生把知识转化应用的“练兵场”。先后建成了服装、工业控制、现代制造技术、电子技术、化工单元控制等3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并通过开放实验室,实施产学结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仿真实训等手段,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2005年学院与浙江大学中控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华东地区最大的工业控制实验室,总投资达460多万元,4个组合单元至少可控制4个小型化工厂。机械及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根据自身课程的侧重点动手实践。而光器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不但有机械臂、升降机、加盖、加塞、烘干、检验、立体仓库等14个单元形成的一条“流水线”,而且把目前企业最流行的元器件和最先进的技术单元都组合了进去。通过这条流水线“考验”出来的学生,把机电行业的生产流程都摸得一清二楚,下到工厂,立马可担当新设备的维护、产品更新换代后工艺、工序的调整以及计算机控制等任务。学生毕业就业的岗位可以跨越二十多个行业,尽管要增加成本,学院坚持任何实验都是单人一组完成,教师若让两位学生一组完成实验,只能算一半的工作量。因此实验室利用率很高,每天都要排两个班次,仅去年一年实验室就整整开放了18周。此外,学院还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科技开发区设立了6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结合生产实际,真刀真枪地搞毕业论文和设计。此外,学院还与旅游局、省服装行业协会等部门开展紧密合作,在寻求行业大力支持的同时,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行业企业服务,如技术攻关、职工培训等。2000年,学院被江苏省教育厅定为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在江苏省劳动厅和省服装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制定了服装制版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2004年,被江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拥有数控、服装等相关职业工种的鉴定资格。

为了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学院争取行业企业在设备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设立了100多万元“积水”、“云海”等奖学金和“高职创新人才奖励金”,用于学生和教师创新项目的奖励,并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产学研活动,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2年学院98级学生荣获江苏省高等工科院校数控实习教学比赛二等奖,江苏省计算机纵横码输入大赛一等奖;2002、2003年学院连续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获得“共创”杯江苏省第三届国际服装节服装设计比赛女装设计银奖;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卢亚平、徐荣网等获得了全国二等奖、江苏赛区一等奖。

精简高效的管理理念,使20名行政人员撑起了有着4000多名学生的“大家庭”

常常能在苏大应用技术学院看到这种情形――下课的时间早已过去,最后一趟返城的校车也已开出好久,一些教师还继续留在课堂上,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双休日、节假日,校园里也常常能见到专业教师们的身影。一些从职高单招上来的学生,外语和数学底子较差,为了让他们尽快赶上学习的进度,学院的教师们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给他们“开小灶”补习,有些课程甚至补到了高中的内容;学生想看的一些专业书很难找到,老师就帮他们列出书单,待到周末的时候去苏州城里寻觅……这是一个温暖如春的“大家庭”,背后,有着一支精简高效的管理团队在支撑着她。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成立于1997年,是苏州大学的二级学院;2002年1月由原公办二级学院改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5月,由苏州大学申办,经教育部批准为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年轻的学院,在新体制下创造出了新的管理机制。

学院学生由1700名增至4000多名,行政管理人员却由23位减少至20位。强烈的对比落差,在精干高效的理念指引下竟也变得和谐有序。精细雅致的学院行政办公楼内,看不到任何闲聊杂谈的人,他们人人都是班主任,并且每人担任着多个个职务。沈院长不仅管理着全院的行政事务,还兼任了有着246名党员的学院党委书记,几年来,她一直是行政工作,党务工作,教学工作,身兼数职,经常加班加点;领导的以身作则,学院各个办公室主任,副主任都身兼多职。有趣的是,他们都还是兼职“驾驶员”――学生需要专业书籍,教师开车进城淘书;遇上学生生病,值班人员开车送医院;运动会、文艺演出,班主任接送学生到目的地。学生都感慨地说:“没想到,大学老师对我们这么关心负责”,“这20个人,做的是40个乃至60个行政人员的工作”,“几年来,老师们放弃了对家庭的照顾,放弃了娱乐休息时间,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上,靠的是什么在支撑,靠的是一种追求事业成功的敬业精神。”学院除了福利待遇比校本部略微高一点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为每个人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发展平台,创造机会让每个人独挡一面,在愉快的环境中工作,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精简高效的管理原则,体现在学生身上是两个字,“严”和“爱”。没有良好的考风就没有良好的学风,为了端正学风,让学生做一个诚信正直的人,学院以“杜绝考试作弊”为切入口,采取了四条“硬措施”。“动真格”把两个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作弊的学生给予“开除”的处分;广泛搜集了九大类型的考试作弊案例分析,在校园闭路电视上进行“诚信教育”;在校园内拉出“考试失败还有机会,考试作弊遗憾终身”等警示标语;赏罚分明,对于诚信班级,给予一个老师监考的奖励。“风气差”的班级则有三位老师监考,这对学生的精神触动十分大。去年年底考试和今年年初补考,全院没有发现一例作弊行为。“靠真本事拿奖学金”、“决不给班级抹黑”等想法深入人心。“爱”,则体现在更多的方面。学院开设了26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常年为家境困难的学生提供机会。实验室、图书馆、教室等,都由自己打扫卫生、参与日常管理。在2005年12月22日举行的勤工助学总结表彰大会上,勤工助学的学生发出了感人肺腑的心声,“勤工助学,不仅解决了我们经济上的难题,更是锻炼了我们的责任感、意志力等好的品质”。勤工助学培养了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转变了学生的思想观念。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学院为师生架起了“信息高速公路”,教师每月的网络费用全部报销,学生的宿舍内也都接入了多个百兆接口。在学院的网站上,院长信箱,网络课堂、在线答疑、学院论坛等有声有色。学生随时能在留言板上对学院的各方面加以评论,院长以及学院各块负责人总是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回应,加以解决。

外松内紧的人性化管理,造就了苏大应用技术学院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特长多的优点。全国第二届青少年书法美术比赛青年组美术类优秀奖、苏州市第二届高校艺术节青春舞曲大赛全场最高奖……仅2005年,学生就获国家奖项10项,省级奖项4项,苏州市级9项。2002工商班改编名著而成的舞台剧,全班所有人都上台演出,从台词设计、表演能力、灯光、服饰等综合因素考虑,都被文艺界专家赞为“近年来少见的校园佳作”。

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副会长杨金土对学院近几年的发展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学院建立短短几年,就成为全国高职教育领域的后起之秀,成为一所举办本科为主的颇具特色的高职院校,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特别是在近几年来,学院毕业生连续的高就业率,雄辩地证明了学院的实力和较高的社会信誉”。“这是赞誉,更是激励。”沈院长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突出应用性、贴近区域性、体现技术性和显示时代性为宗旨,坚持推行‘双证书’制度、构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产业实践三个层次,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三位一体’的毕业实践教学模式、引入‘订单教育’培养理念、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不断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形成学院自己的办学特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沈院长与学生在图书馆亲切交流

学生在认真地进行实训操作

整洁温馨的学生宿舍

学生在校运会上奋力拼搏

风景如画的校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