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回汉民族共同聚居村,灯塔村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集体负债40多万元,班子焕散,人心不稳。
刘荣喜上任后,怀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开始发
然而,辉煌过后归于平稳发展的灯塔村也遇到了新问题:村子富了,企业多了,一些党员开始很少过问村里的事,工作精力不集中,服务意识淡薄,个别人更是该管不管、放任自流。
怎么办?刘荣喜提出:群众有困难,党员要靠前。要把工作是否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是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为衡量合格党员的标尺。
本着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新型农民的原则,灯塔村为村民建立了长期免费培训基地,请来外面专家教授文化科学知识。有的村民不愿去,党员们就带头按时按点地学习,时间长了,村民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1988年村办企业改制后,留下拖欠集体款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党委成立了清欠小组,通过走访和谈心,层层发动,最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180多万元的欠款几乎全部收回;有的贫困家庭孩子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党员带头捐款;个别特困户住在危房里,党员们集资为他盖房……借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村民欣喜地发现,一股共产党员带头奉献、为村民排忧解难,互学互进、互帮互助的新氛围正在全村弥漫开来。
采访完刘荣喜代表,忽然想起在他给记者看的工作笔记上有这样一段话――“灯塔村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党对少数民族的好政策,走的经济发展的好路子,讲的是共产党员艰苦创业、甘为人先的好品质。”这或许是对灯塔村建设实践的最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