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至国家,小到个人,要实现健康、超常规、可持续的发展,必将创新视为第一推动力。企业,作为积淀国家实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主体之一,是连接国家与个人的重要桥梁,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载体。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1月9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中国的企业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崇高义务,也承担着为企业员工实现个人及社会价值提供舞台的责任。创新,只有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发展之道。那么,中国企业创新的基础是什么?中国企业如何夯实创新的基础?带着这样的课题,我们对海航集团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考察,力求从个案剖析的角度着眼,找出如何实现创新目标这一问题的答案。
海航集团,一个以1000万元人民币为启动资金,从偏居一隅的海南岛起步的省属国有企业,牢牢把握住国有企业改革、资本市场发展、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机遇,历经12年余,发展为以航空运输为主业,向机场管理、酒店旅游业等上下游紧密关联的经营领域延伸的多元化产业集团,位居中国航空集团第四,2005年集团资产总额达到473亿元。
海航从一家地方性国有航空公司成长为全国性的以航空运输为主体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并致力于创造中华民族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航空品牌,其成功固然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但勿庸置疑的是,创新是海航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
一个企业要创新,必以其实力为基础。在一般意义上,往往将固定资产规模、产值、收入、利润等作为衡量企业实力的指标。但在一个全球化的、以人为本的时代,这样的硬实力观念恐怕是过时了,而观念、制度、文化等软实力的价值正在受到越来越积极的重视。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JosephS.Nye,Jr.)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用以指一种常常源于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在太多情况下被忽略的吸引力,即观念、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的实力资源。奈不无诙谐地指出,“家长知道,如果他们塑造了孩子的信念和倾向,则比仅仅依赖实际控制的实力要强大且持久。”不容否认,企业创新以其硬实力为本。然而,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创新而言,硬实力的增长也许可以在瞬间完成,软实力的提升却非朝夕之功。换言之,软实力才是创新之源。
创新是海航的命脉。回首以往,海航1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展望未来,海航要实现创造中华民族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航空品牌的目标,打造“百年老店”,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充分发挥海航人的智慧,从产品到技术,从管理到制度不断创新,在发展中超越竞争对手,成为新的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我们认为,海航的创新首先来源于其先进的观念和高超的战略谋划能力,二者是海航软实力的思想基石;其次,海航创新来源于其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标准化建设,二者是海航软实力的制度基石;再次,海航创新来源于其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二者是海航软实力的文化基石和政治核心。以上六大因素构成海航软实力的核心,为海航创新之源。
创新为本的观念
观念堪为创新和变革之源。海航的观念创新建立在对改革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人本意识、国家意识的基础之上,以“诚信、业绩、创新”的企业理念为基本体现。
改革是海航的动力,海航是改革的产物。其含义是,我国改革开放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海航创业与发展的根本保障,而海航决策者们的改革意识则是海航腾飞的翅膀。海航是中国第一家典型的治理结构与国际接轨的股份制航空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在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海航抓住了中国改革的每一次重大机遇,稳稳立于改革的潮头。2002年4月,时任民航总局局长的刘剑锋同志指出,“海航走了一条与民航直属航空公司完全不同的道路,它从组建伊始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操作,无论在企业投资多元化、经营管理机制上,还是在资本运作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尝试,因而得以取得今天的成功。”可以说,海航决策者的改革意识使之成为中国民航改革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作为一家地方企业,面对中国航空运输业尚未完全摆脱垄断色彩的情势,只有依靠市场。海航决策者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市场进入与拓展战略。他们不仅谙熟国内市场,还是国际资本市场的操盘手。以数次募集外资股为基础,海航率先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对提高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信用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航的市场开拓,以服务意识为要,抓住服务这一中国民航最薄弱的环节,以优质服务为突破口进入行业竞争主航道。海航集团陈峰董事长指出,“国际通行的评价一家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有三项标准:安全、正点率和一般概念上的空中、地面服务。海航服务运行品质这三项标准都达到了中国民航业目前的最好水平。”最能体现海航服务意识的就是其品牌意识。依照对市场的敏锐把握,海航对市场进行细分,形成了“全系列产品、个性化服务”体系,大幅度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海航的品牌内涵得到丰富和升华。
海航从创立之日起,就确立了明确的人本意识。陈峰指出,不论是建设“世界级品牌”,还是打造“百年老店”,其目的都在于实现人的价值――对外,就是要不断地创造客户,并始终满足他们的要求;对内,就是要不断地培养和发现人才,并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舞台和广阔的空间。
海航人身在商道,心系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海航把创建中华民族世界级企业为目标,强调为建设民航强国做出贡献,回报党和政府的期望。这是一种境界的力量,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振兴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正是在以上意识基础之上,海航确立了“诚信、业绩、创新”的企业理念。“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的信誉之源、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业绩”是企业当前发展的目标、未来发展的基础。海航的业绩观不仅强调海航事业的发展,还强调海航人、海航社会责任的同步发展,强调以业绩为纽带,把企业、个人、社会乃至国家联结在一起,超越“小我”(个人、企业)、成就“大我”(事业、民族与国家)。“创新”则是实现诚信和业绩的必由之路。创新主要体现为依据海航发展目标,不断改进管理和经营方法,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将创新提升到海航事业指导思想的高度,使之成为海航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高超的战略谋划能力
海航能把握住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机遇,正是其高超战略谋划能力的集中体现。海航战略谋划能力缘起于其管理团队的高超智慧和工作经历,以及他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势的把握,对中国民航业发展大势的把握。海航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大多在国外学习过现代经济管理知识,谙熟航空专业和资本运作,既有在相关负责领域决策部门工作的经历,又是第一批到海南闯天下的改革弄潮者,身体力行将他们锤炼成战略家。
融资是海航战略谋划能力最突出的方面。1992年,中央政府批准在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成立不久的海航,率先实施了股份制改造,成为中国民航业第一家经过规范化改造的股份制企业。1994年,中央政府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同意外商有条件地投资民航运输业,不久海航就成功在美国募集到外资股,从华尔街接上国际资本的“输血管道”。为解决公司长期发展的直接融资渠道,1995年,海航开始了A股、B股上市的准备工作,并顺利得到2.05亿A股的发行额度和7100万B股上市额度。1997年,海航B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首家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民航运输企业。1999年,海航A股成功发行。海航A、B股的成功发行,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最近组建新华航空集团的过程中,海航获得国际著名金融家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和海南省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其融资潜力再次引起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在航空主业发展上,海航采取了“高起点切入”的起步战略,一反地方航空公司支线开飞的惯例,从干线入手,进入航空竞争的主航道,以差异化服务、优质品牌为主要竞争手段。海航在站稳东部干线市场的同时,早把支线航空锁定为新的战略目标,1995年就提出打造中国最大支线航空的“毛细血管”战略。2000年,海航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民航总局关于加强支线航空发展的号召,积极投身西部建设,重组长安航,推行毛细血管战略,组建中国最大的支线机队。1999年,中国民航总局提出航空公司重组的改革思路,海航抓住机遇,从2000年起,先后重组了长安航空公司、中国新华航空公司和山西航空公司。并从2002年8月起实现旗下4家航空公司的合并运行,建立了“多基地,大运行”的管理模式,为组建中国新华航空集团奠定基础。此外,海航集团于1998年设立开发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金鹿公务机公司,目前占中国公务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于2002年创立扬子江快运公司,成为海航开拓海峡两岸市场、欧美市场的战略先锋队;于2005年创立云南祥鹏航空有限公司,积极介入低成本航空市场。可以说,海航集团已经完成了国内航空市场的整体布局,并将其触角向国际市场延伸,尤以2004年开通匈牙利航线、获得欧洲的战略出海口最为引人瞩目。目前,海航在航空主业的核心目标是完成中国新华航空集团的私募,消除海航的地域性特征,进一步整合海航现有资源,加强竞争力。长远观之,它不仅对海航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中国民航业格局的变化、对中国民航业的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大型企业集团发展上,海航集团见微知著,为支持航空主业发展、储备优质资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降低整体风险,早就开始了构筑产业链的尝试,形成了密接航空运输主业上游产业的“战略链”。1993年,海航就确定了以航空运输业为龙头、航空贸易、航空房地产、航空旅游等相关产业并举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1995年,海航在三亚和上海投资兴建酒店,成为日后组建酒店集团的前奏。1999年,海航提出一主两翼的战略,“一主”是以航空运输业为主,“两翼”是与金融的强力结合、与酒店旅游的强力结合,主业在延伸,从干线到公务机到支线,两翼也延伸到机场、百货、汽车租赁等相关服务领域,深度与广度有机相连。2000年,海航在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了以航空运输为主业,向机场管理、酒店旅游业等上下游紧密关联的经营领域延伸的多元化产业集团,旗下的机场集团和酒店集团由此开始了品牌建设、兼并重组、输出管理的战略拓展。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要求,此时海航集团组建已有三年。
清晰、以一贯之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海航战略谋划能力的集中体现。海航以“创立一个公司,造就一批人才,创建一套制度,创造一种文化”为责任诉求,逐渐确立了阶段性的总体战略目标。2000年,海航提出了“三、七、九”战略,即自2000年起,三年内创造中国的优秀企业品牌企业,七年内创造亚洲优秀品牌企业,九年内创造世界优秀品牌企业。2002年底,海航的第一阶段目标已经顺利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于2003年初启动,海航决策层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级企业”、构建“百年老店”的目标,到2008年将海航集团打造成为以航空运输为主业、发展相关产业链条、产融结合的世界级企业。
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海航抓住股份制改革的机遇,成为股权结构多元化程度最高的航空公司,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经济基础。自运营之日起,海航就积极深化企业制度改革,构建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范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
海航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构建起符合法人治理结构的管理框架。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监事会受股东之托行使对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职能。海航以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确立了快速高效的决策机制;以首席执行官为首的执行层根据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的授权,对公司经营管理行使权力,经营企业的权力和责任被清楚地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集团及下属各成员企业均形成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间分工明确、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不断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并同步加强与外部中介机构等业务联系,促进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规范化运作。
在财务管理方面,合理划分集团、板块与成员公司的财务管理责任,构建起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核算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系统。同时,引进西方先进的财务制度,突出效益第一,加强企业成本与资金控制,每周进行效益分析,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定期公开披露公司财务状况。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形成了科学规范、高效透明、人尽其才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建立了积极的人才培训、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有效留人机制,并将高素质人才引进视为持续改善人才素质结构的重要途径。
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海航软实力的制度基础,也是海航创新的制度保障。正如索罗斯指出的,“海航建立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不断依据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变化进行调整的企业体制模式、管理模式,从而奠定了良性管理和超常发展的基础。”
积极的标准化建设
成立10余年来,海航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建设,成长为中国标准化意识最强、标准化程度最高的航空企业。
海航的标准化建设始于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实践。陈峰指出,“创业之初,海航就注意采用国际业界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积极与国际先进管理制度接轨。”聘用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做财务顾问,会计制度达到国际标准;聘请美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世达律师事务所做海航的法律文件;聘请国际航空运输业最权威的评估公司美国SH&E咨询公司对海航进行评估。藉此,海航成功获得外资注入,其最重要的战略意义之一,在于积极输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为海航走向国际化、标准化之路奠定了基础。在日后的资本运作中,海航秉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其旗下上市公司,多年来均聘请在全球享有极高信誉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其独立公正、审慎客观、诚信合规的专业水准和执业操守为海航实现国际化、标准化发挥着积极作用。
海航的标准化建设逐渐在内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企业运作。例如,生产经营上,海航借鉴美国波音公司经验成立运行中心;在财务制度上,海航实行国际通用的财务制度,成立负责计划、企业管理、财务的计财部。尤其是,海航在充分借鉴国外航空公司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包括1000多项科学规范的一整套现代化管理规章制度,成为中国第一家全面通过ISO9000和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的航空公司。
海航的标准化建设以品牌建设为重点,立志成为中国民航的服务标准和中国首选航空公司。海航抓正点,抓安全,注重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以创立民族航空品牌为目标,带动了中国民航的服务创新。在“2005年度旅客话民航”活动中,海航再次获得“用户满意优质奖”,这是海航连续第7次获得该活动奖项。
2003年,温家宝总理接见海南省企业界代表时指出,“海航是中国最好的航空公司”。这代表了国家领导人对海航标准化建设的高度评价。陈峰强调,“以行业标准甚至高于行业标准的努力,与国际先进管理机制快速接轨以应对时代的变革,是海航集团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民族企业加快发展、应对挑战的关键。”海航的标准化建设也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肯定。索罗斯指出,“海航在决策、经营、管理、财务监控等方面处于中国国内领先地位,基本达到了国际标准。我们相信,海航将逐渐向行业标准型企业转变。”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文化是唯一能够渗透到任何领域,无所不在的实力因素,也是各实力因素的关联点。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强则自强,文化强则国强。而对企业来说,企业是树,文化是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海航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倡导“内修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外融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中西合璧企业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更加丰富的内涵,为海航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海航文化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以“至诚、至善、至精、至美”为企业宗旨,以“为他人做点事、为社会做点事”为企业理念,以“创立一个公司,造就一批人才,创建一套制度,创造一种文化”为企业目标,以“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为企业精神。
同时,海航文化也闪耀着现代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光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海航文化正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在海航的决策者看来,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需求,企业管理仅靠西方的现代管理技术还远远不够;中国文化是更高的境界,通过文化力量引导,使得人人管理自己,使得个人有更大的追求和理想,这与单纯的制度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海航文化把中西方精髓结合起来,强调以中学为原则做人、以西学为规则做事的结合,从而构建出提高自我修养、追求完美人生、服务社会与他人的文化氛围。
为使得海航文化深入人心,海航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和弘扬工作。海航员工从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董事长陈峰要亲自给新员工上课讲解企业文化,员工培训更是通过文化读本、录像、不定期考核等多种形式强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在海航扩张重组企业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先遣队”,是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员工变成有共同目标的一家人的强有力纽带。
海航管理者强调,企业文化培训是制度,文化背后有纪律。海航文化以塑造员工的健全人格为起点,统一了员工的思想和认识,规范了员工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强化了企业的凝聚力,引导着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海航文化注重开发人的潜能,给海航人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能力、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激发员工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积极参与公司变革,成为企业创新的原动力。
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一个根本原则。海航的迅速发展,是海航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海航创立之初就建立党组织和不断改进党建工作。这充分表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党的组织不仅在国有企业是中坚力量,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同样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
海航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把提高党员理论修养、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视为企业发展的政治保障,把海航的发展壮大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所倡导的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是党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深入贯彻,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海航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建立了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管理体制,创立了先进的企业文化,代表了广大企业员工及社会的利益。海航的发展是海航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成果,海航事业是海航共产党人的作品。
海航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环境下党组织建设的范例。海航从开始没有党组织,到寻找党组织,建立党支部,发展成今天拥有近三千名党员的基层党委,创造了一个企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完美结合的成功模式。海航党委认为,党组织的设置,必须把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思想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与运用市场机制相结合,把加强党的建设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人心,保持稳定,促进企业提高效益、快速发展。海航党委按照“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革命化”的“四化”要求,精心配备了由集团及下属板块主要领导人组成的一级党委领导班子,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新建企业或国企改革后董事会和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既保证了按现代企业制度依法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又保证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各二级党委班子也参照一级党委班子设置,一级党委委员同时兼任二级党委书记,这就方便了党令、政令的传达贯彻,实现了党政统一,以利于形成党政合力。
随着海航业务的不断拓展,党的组织也与之同步延伸,并创造性地建立了“区域党委”的组织管理模式。2004年7月,为加强对海航在各地党组织的管理,海航党委在海航企业较为集中的北京、西安、上海、三亚设立区域党委,负责监督党的政策和海航党委命令在该地区的贯彻和执行情况,并代表海航党委开展与当地党政机关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协调活动。成立区域党委的目的在于增强海航党的凝聚力和党的管理半径,使党的建设更加有效地贴近一线、贴近基层,更加有效地保证集团的发展。这项重大决定,是海航共产党人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近年来,海航集团控股重组迅速,经过协商重组企业原属上级党组织,将其党组织隶属关系调入海南,对各成员企业党组织实行行业性垂直管理,实现了党政统一,有利于上级党组织精神的传达贯彻。
海航党委认为,企业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发挥引导协调作用。引导,主要是通过党组织、党员宣传的方式,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式,带动广大职工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各项经济目标的实现;通过发挥政治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激发职工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协调,主要是协调好劳资关系,协调好资方与工会等群众组织的关系,支持资方依法经营,领导和支持群众组织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开展活动,使经济组织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内部环境。在此思想指导下,海航党委努力探索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其中包括:抓好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党员信心;组织党内评优,激励党员保持先进;开展访贫问苦、社会救助等国情教育活动,增强党员社会责任感;实行党员帮教责任制(党员干部每人负责对5名非党员员工的帮教工作,一般党员负责对3名非党员员工的帮教工作),增强与员工群众的感情;实行“七一”党课制度,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来发展壮大海航党员队伍等。
海航党委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发挥海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铸就海航文化的精神堡垒。海航党委认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如“四至”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致,“四大”、“为他人做点事,为社会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的企业理念体现了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海航要求管理干部要做到“三为一德”(即为人之君、为人之亲、为人之师、以德平天下人心),与“以德治国”的思想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即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教育员工在思想和行为上保持与组织的一致性、协调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海航党委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把企业文化培训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管理中的途径和载体,力争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员工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企业发展中,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性。
海航的党建工作,得到了海南省委和中组部的肯定,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多次被评为“海南省先进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02年海航党委书记陈峰同志光荣当选十六大代表;2004年,海航在中组部举行的“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研讨会”介绍了自己的党建工作经验;2005年,海航党委被列为第一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并被海南省委评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
进入新世纪,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时代中扮演着领导角色。海航提出的海航未来发展目标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建设民航强国的愿望。海航将创造世界级企业视为责任,视之为海航共产党员为国家和民族复兴而努力的愿景。
海航的软实力资源正在逐步呈现出放大效应,为集团进一步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毋庸否认,海航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情势,以及亟需改革的民航管理体制和需要进一步优化的政策环境,其超常规发展目标的实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然而,海航是一个将现代管理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标杆型企业,它的背后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祖国和世界上最有潜力、最为广阔的新兴市场,它在党的坚定领导下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它所拥有的软实力资源建立在党、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价值实现基础之上,因而拥有着无穷的魅力。我们相信,以其强大而可持续的软实力为创新基础,海航的未来必定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