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的省会,中国第八大文明古都,全国重要交通、通信枢纽,物流中心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郑州现辖五个县级市、一个县、六个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郑东新区。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4万亩。总人口70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1.1万人
郑州作为内陆城市,在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中,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克服更多的困难。郑州市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农业要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上有所突破,要把郑州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起示范带动作用”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突出“现代农业”这个中心,“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高点定位,顺势起航,不断创新、完善农业的发展思路和机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5.5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2亿元,均比上年增长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74元,比全省人均纯收入高1093元,比上年增加591元,增长14.1%,位居全省前列。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其中全年粮食总产量153万吨,比上年增长3.2%;畜牧业产值达到52.3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2%。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6家,其中省级16家,国家级4家。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10亿元,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初步建成了“两级三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国前列。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442个,成员3.8万多户,人数达11万余人;已建立比较稳定的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160多万亩,带动本地农户62万户;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建设和壮大了一批在河南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示范园区:以郑州三全、思念为代表的速冻食品业,其产品占全国46%市场份额,在同行业中排行老大;以郑州金苑为代表的面粉加工,在全国面粉行业处于龙头地位;以郑州奥克、金星为代表的啤酒生产企业,跻身全国四大啤酒集团行列。丰乐农庄、中荷豫美已是国内一流的农业示范园……
1、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抓住1-3个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园区,大力扶持,使其一、二年内成为省内一流、国家先进的园区。
市财政2005年继续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行扶持。2005年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园区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上,对全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行分类具体指导,促进各园区在资金投入、质量品牌、带动作用等方面都有新的提高。2005年全市又新发展4个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截止2005年全市共有53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其中规模较大的重点园区17个。到目前,丰乐农庄、中荷两个园区已达到了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水平。
2005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一是各园区的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园区新增各类温室大棚169栋,面积110余亩,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护地生产设施增加15%。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的组培技术、中荷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无土栽培技术、双泉农庄的园区监控技术和反季节牡丹生产技术、巩义市汇鑫高效农业示范园的远程教育技术、丰乐农庄的风力、太阳能发电技术和温室循环浇灌技术等都达到了省内领先,国内先进。二是各园区都十分重视其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食用农产品逐步向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市各示范园区已申报认证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数达到31个,注册商标10个。三是大部分示范园区都加强了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投资数额不断增加。2005年全市15个重点园区新增总投资达到1.35亿多元,其中,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达到1.07亿元。由于园区建设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目前全市15个重点示范园区共建成全自动智能化温室7座,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四是各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2005年新修道路46公里,新增电力设备300千瓦,新打机井38眼,新铺设地埋管道23.7万米,各园区基本实现了核心生产区的节水灌溉。五是园区的社会知名度明显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日趋明显。2005年,各园区共接待省内外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组织的参观考察团50多个,有利地提升了现代农业建设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重点示范园区示范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2005年17个重点示范园区带动周围农户发展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2454万亩。金水区高新农业示范园,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金水区、二七区、上街区、惠济区、中牟县等在短短的两年内发展绿化苗木生产7600余亩。园区经济效益实现了新突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的新阶段,丰乐农庄截止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368万元。2005年9月7日,省委书记徐光春到丰乐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视察,并为农庄题词“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绿色中原”,对郑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有关部门不断总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经验,完善园区功能,搞活园区经营机制,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措施,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谁带动农户多就扶持谁”的原则,不断加大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转移农村劳动力多、在郑州市建有稳定生产基地的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对农户和基地的带动能力。2005年新发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同时对2003年第一批命名的市级龙头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监测审核,对11家运行情况不好的企业取消市级龙头企业称号。截止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6家,省级16家,国家级4家。2005年全市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总额突破100亿元,带动本地农户62万户,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河南奥星实业总公司占地面积160亩,总投资4800万元的新建项目――河南好想你枣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枣制品达到1.2万吨,年销售收入1.8亿元,带动农户2.5万户。由于成绩显著,2005年8月份农业部在吉林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化会上,郑州市农业局被国家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3、大力发展现代畜牧养殖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2005年,郑州市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现代畜牧养殖业发展。
一是以中牟县为重点,抓好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2005年在黄河滩区中牟段新建奶牛养殖小区10个,种草3000亩。中牟县黄河滩区已建成奶牛养殖小区17个,种草10000亩,形成5000亩和2000亩两处连片牧草示范区。目前,黄河滩区郑州段累计建成奶牛养殖小区65个,占全市奶牛养殖小区总量的65%。
二是以养殖小区为重点,抓好畜牧业规模化养殖。近年来郑州市始终把扶持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作为畜牧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安排200万元对奶牛养殖小区进行扶持补贴。目前,全市蛋鸡存栏2000只以上规模场(户)1997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0%,肉禽出栏5000只以上规模场(户)647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2%;出栏万头以上的养猪场11座,规模养猪比例达到46%;全市养殖小区总量达到131个,其中奶牛养殖小区达到100个,养殖小区入驻奶农1689户,入区奶牛2.75万头,占全市奶牛存栏的54.67%。以养殖小区建设为特色的规模化养殖比重逐年增大,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的形成。
三是以合作社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无公害生猪产业化运作模式,加快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以新郑、荥阳、巩义、中牟等地的养猪者合作社为龙头,以非营利为目的,将饲料厂、规模场、养殖户、防疫机构纳入统一管理,依靠政府推动、协会牵头,进行资源整合,实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服务,创品牌,建基地,实现产销加一体化经营。2005年,以新郑、荥阳、巩义和中牟为主体的无公害生猪基地出栏无公害生猪150万头,同比增长15%。2005年4月6日,全省在荥阳召开河南省畜牧业生产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场会,推广荥阳市建立畜牧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号召全省各市学习新郑市雏鹰集团、巩义大东方饲料公司和荥阳养猪协会的经验,发展合作社,带动畜牧业的发展。
四以推广优良品种为重点,抓好畜牧业品种改良。根据品种的区域分布,重点在中牟发展波尔、杜泊羊,在荥阳推广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在新郑普及黄羽肉鸡,沿黄县区发展奶牛生产。2005年全市改良牛达到12.6万头、羊5万只,同比增长4%和40%。
五是抓好人工种草和秸秆青贮氨化工作。2005年全市新建永久青贮池450个,青贮氨化秸秆111.5万吨,同比增长16.6%;种草面积达到8.98万亩,同比增长47.1%。
六是坚持群防群控,认真做好禽流感防治和春、秋防疫防治工作,确保全市清净无疫,实现了禽流感疫情双零目标。根据全国其他地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情况,及早动手,坚持“监测、免疫、消毒和检疫”四个到位,强化疫情报告制度和疫苗发放管理,全面开展禽流感防控工作。全市免疫密度达到99%,累计消毒面积8180.1万平方米,全市免疫密度远远高于全省。
4、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全面提高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郑州市采取扩大无公害基地、强化质量检测和严格市场准入三大措施,严把农产品生产、市场检测和市场准入三关,推动郑州市农业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发展之路,努力提高农业竞争力。
一是把好生产关。截至目前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员会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已经突破100万亩。2005年全市共有58个(累计76个)农产品通过了“三品”认证,其中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有17个(累计27个),获绿色食品认证的有35个(累计43个),获有机食品认证的有6个,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结束了河南省没有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历史。
二是把好市场准入关。2003年以来,郑州市相继实施了蔬菜市场准入和猪肉市场准入,2005年12月1日水产品市场准入开始试行,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三是把好市场检测关。2005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依照蔬菜检测有关标准,对外地进入郑州市的蔬菜实行24小时定点集中监控,做到“逢进必检”,共抽检蔬菜样品89.5万个,合格率99%。抽检水果样品1164个,合格率99.4%,抽检猪肉品样品1.5万个,合格率99.8%。2005年共销毁检测出的不合格蔬菜4.9万公斤,查处瘦肉精超标生猪五批,共计164头。
四是认真实施四项制度。即基地监测通报制、农产品销售摊位(专柜)公示制、抽检督察制、市场准入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立法,提高依法管理水平。2005年10月10日,经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这是目前我国首部地市级食品质量安全地方法规。由于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措施得力,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农业部通报表扬,在2005年9月农业部组织对全国37城市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中,郑州市蔬菜合格率排名第二。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郑州市农业局长陈书栋作为唯一的地市级农业局长做了典型发言,农业部有关领导充分肯定了郑州市的做法,并号召在全国学习推广郑州市的管理经验。
5、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发展合作与联合,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做法。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当前农业生产承包地块细碎、规模超小的家庭经营条件下,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过渡的迫切需要,是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要求。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郑州市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2005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并抓出了显著成效。
一是认真开展调研工作,春节过后,连续组织了五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培训和现场参观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是起草规范、实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宣讲提纲等基础性材料,边发展,边规范。
三是由150多名市农业局干部组成四十个辅导组,与县(市)农业局、有关龙头企业一起,在龙头企业和专业农产品基地发育较好的地方,直接进入村组农户,宣传发动,帮助建立合作社。
四是典型引路,互相借鉴。召开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监事500多人参加的经验交流大会,有十个不同类型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力求典型引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完善、规范发展。
五是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对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动态指导。市农业局选派专门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定点联系和沟通,了解和掌握合作社的发展动态,帮助合作社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问题,并及时帮助合作社总结经验,促进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在龙头企业和专业农产品基地发育较好的地方,通过农民民主选举,建立了生猪生产、蔬菜、瓜果、优质麦、食用菌、莲藕等15个类型共1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7140个,总人数达29000多人。
6、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研开发
2005年郑州市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以创新求发展,加快构建公益性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规划建立六大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即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郑州市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郑州市优质畜牧业良种繁育中心、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郑州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郑州市优质小麦良种繁育中心。六大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被列入了郑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投资计划。
二是按照优势产业和区域布局,建立了23个市级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站。当前郑州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创建市级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站的通知》,成立了23个市级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站。目前各中心站都达到了办公地点、服务组织、服务人员、服务设施四到位。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站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仅9个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站,就辐射专业合作社36个,组织和带动农户12025户,其中养猪8520户,为规模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搞好县级农技服务体系改革试点。2005年,在新郑市农业局进行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试点。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建立起6个区域性中心站、150多个服务分站,组建了6个技术服务队开展技术服务,受到当地农民欢迎。
四是搞好科技攻关,加快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运用。2005年,郑州市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单位认真实施农业科技攻关计划,农科所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农16配套生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列为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小麦研究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水平。2005年有五项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蔬菜所承担的《冬花2号的选育及转化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农科系统一等奖;市农科所承担的《蝴蝶兰胚培养及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一种用于植物栽培和陶化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市畜牧局承担的《动物保护工程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分别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和推广单位还在全国省以上各类农业及科技杂志发表论文73篇,编写农业科技书籍11部。大力推广豫麦34、郑农16等优良品种。豫麦34、郑农16已在河南省和周边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达7000多万亩。
7、实施“一带四结合”,搞好百公里以石榴为主的邙岭林果产业带开发
以石榴为主的邙岭林果产业带,东起黄河游览区,西到巩义南河渡,长达107公里,途经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10个乡镇,108个行政村,20多万人,40.2万亩土地。“一带四结合”就是实施以石榴为主的邙岭林果产业带的开发和郑州市的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相结合,与邙岭地区扶贫开发相结合、与郑州市建设森林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与整个邙岭的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通过因地制宜,以榴为主,综合开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树立典型(乡、村);辐射带动,政府扶持,尊重民意,市场推动等措施,把百里邙岭建成一条壮丽的风景线、旅游线,提前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带。经过一年的努力,完成了优质石榴品种展示园工程,建立了30亩的石榴品种展示园和千亩石榴精品园;新打了二眼机井,新修了30公里长的柏油路,协助荥阳市政府成功举办了“首届河阴石榴文化节”,制订了以石榴为主的邙岭林果业开发规划。在规划中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由现在的2.5万亩发展到10万亩,以石榴为主的林果业开发沿邙岭形成产业带规划项目已被列入郑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总投资达到1.3亿元。
8、实施“三位一体”产业扶贫工程,推进革命老区扶贫开发
所谓“三位一体”产业扶贫,就是实施畜牧业养猪、建设户用沼气、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企业为龙头,以共同利益为纽带,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生产经营、技术指导、流通销售系列服务,与农户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结合体。龙头企业以优质服务为保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产业,扩大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和农户之间利益双赢。在新密市、新郑市、巩义市、荥阳市、登封市和上街区选择涉及2222户,8585人的6个革命老区贫困村,投资25万元,实施“三位一体”产业扶贫工程,使这些村在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巩义市涉村镇郭峪村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00元,2005年通过实施“三位一体”工程,带动了养猪产业的发展,养猪户平均增收2980元。巩义市大东方饲料公司为郑州市龙头企业,带动1695个农户养猪,实现出栏生猪12万头,创利润3000万元,养猪户户均收入达到1.77万元。2005年11月,以郑州市“三位一体”产业扶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的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做出重要批示。省委书记徐光春的批示是:“产业扶贫是老区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总结荥阳、巩义、登封、新郑的做法和经验。”2006年元旦前后,中央电视台、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社、河南省电视台、河南省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来郑州采访,对郑州市发展产业带动农民致富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报道。
9、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2005年,郑州市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列入了市委、市政府2005年为市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并安排500万元专款对农户进行补贴。市政府于5月11日在中牟县召开了全市农村沼气建设现场会,并与各县(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分别与乡、村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有效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保证了沼气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在新郑市和中牟县建立了两个沼气技术中心服务站,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维修服务,解决农村沼气建设的后顾之忧。2005年全市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4万座。郑州市四大班子领导对农村沼气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到农户家中进行参观视察,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步伐。
10、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创汇农业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对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郑州市安排出口创汇农业专项资金100万元,大力扶持创汇农业的发展。2005年全年农业出口创汇突破3200万美元,比上年2603万美元增长20%以上。组织重点农业企业参加境内外农业招商和产品推介活动,达成多项合资、合作意向。组织重点农业企业先后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2005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北京举办的“2005国际对华投融资与中国中小城市发展项目合作洽谈会”、在广州举办的“第97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和“河南(广东)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洽谈会”、在上海举办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暨农产品展销会”、在连云港举办的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都取得丰硕成果。与外商签订农产品出口合同达到500多万美元。郑州的红枣制品、大蒜、花卉、食用菌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洽谈者。其中,中牟县的恒大实业有限公司与泰国客商签订了常年出口大蒜、胡萝卜、大葱等价值约200万美元的贸易合同,打开了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新局面。2005年9月15日,召开郑州农业项目招商及经贸洽谈会,有自境内外的50余家客商代表参加,掀起郑州市农业创汇和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新高潮。郑州的红枣制品、大蒜、花卉、食用菌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洽谈者。其中,中牟县的恒大实业有限公司与泰国客商签订了常年出口大蒜、胡萝卜、大葱等价值约200万美元的贸易合同,打开了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新局面。
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业生产,了解农民收入。
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建才深入山区农户品尝高氟水,解决群众饮水难。
2005年郑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共有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1442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46个,入社农户7140个,总人数达29000多人。图为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耀邦,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专程到郑州市调研农民合作社情况,与荥阳市衡心养猪合作社社员座谈。
图为郑州市委副书记康定军、副市长王林贺、市农业局局长陈书栋在首届农产品展销会查看无公害农产品展示。
黄河滩区奶牛示范带建设是郑州市畜牧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共建成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65个。图为养殖小区的挤奶大厅。
图为巩义养猪合作社兴建的大型沼气池,它解决了附近70多户农民的做饭、照明、洗澡用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