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上许多知名的学术研究团体和学者,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的食物安全、环境政策、经济运行、金融风险、贫困消除、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或专项研究报告。但是毋庸讳言,有些报告立场和观点有失公允,资料的选取和分析也有失精当,因此多有错讹和误导。如何从我国实际出发,系统地、准确地、深入地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有价值的思考和对策方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朱步楼同志在《可持续发展伦理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中,致力于从伦理价值的视角审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问题,就是我国学者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内在规律的积极尝试。我很赞成作者在书中表述的看法,就是一种成熟完善的发展模式,要保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持续性,不仅要有动力学的机制,而且应当具有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规范的机制。事实上,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价值的命题,是一个道德化的概念,它贯穿着“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的和谐”这两大价值主线,并由此出发,进一步探寻了“人类活动的理性规则,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发展轨迹的时空耦合,人类需求的自控能力,社会约束的自律程度,以及人类活动的整体效益准则和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等,通过平衡、自制、优化、协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公正。
我在有关研究中曾经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有序地通过三个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在理论上称之为三大“非对称性零增长”:第一台阶,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人口质量的极大提高;第二台阶,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社会财富的极大提高;第三台阶,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生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极大提高。要全面达成这样的目标,不能仅仅依赖技术、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还必须同时诉诸伦理信念,建立相应的伦理保障机制。正如作者在文中指出的,只有以伦理信念为基础,以伦理机制为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才能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肤浅走向深沉。而建立这种伦理信念和伦理机制,正是我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与完善,主要是沿着三个方向展开的,这三个方向被国际公认为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和生态学方向。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上述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系统学的研究方向,即运用综合协同的观点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和演化规律,以“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治”为中心,有序地演绎了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与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建立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统一解释基础和定量评判规则,充分地体现了三大基本原则,即公平性原则:代际公平、人际公平和区际公平;协调性原则:“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动态平衡;共同性原则:体现全球尺度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共享性。可持续发展伦理研究是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方面。通过“自律、自控、自觉”的长期培育,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和持续提升,逐步达到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人文支撑和道德支撑,从而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朱步楼同志在其研究中,着重从道德的视角提出可持续发展伦理的“自然之维”、“代际之维”和“域际之维”,强调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以整体价值为基础,积极培育和构建科学的自然价值观、代际价值观和域际价值观,将公平、尊重、责任、义务、和谐等伦理观念贯彻到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途径与实现模式,初步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的研究框架。显然,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深化,在实践上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作者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战略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