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讨论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
牢固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崭新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这更是宣传思想战线面临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长期而又紧迫的重大任务。
第一,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要求,包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丰富内容。要通过教育和实践,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对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第二,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囊括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体现着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特别是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来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检视自己的言行,就显得尤为紧要和非同寻常。要通过教育和实践,努力帮助和积极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和时代要求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
第三,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全过程,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牵引着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行为。要通过教育和实践,帮助和引导人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洪流,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第四,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生动地表达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特征,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具有增进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推动民族发展的强大功能。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具有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要通过教育和实践,帮助和引导人们不断增强精神力量,激发创造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五,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法治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要通过教育和实践,帮助人们深刻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轨道上,表达和实施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共同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六,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对于引导人们为人处世、进德修业,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至关重要。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细胞和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和灵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抑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保证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切思想舆论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正确的导向,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绝不能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整个社会风气建设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等方面对公民思想道德和整个社会风气的建设作用。要通过教育和实践,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推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倡导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成为人民群众普遍遵守的规范,成为人民群众自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