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二零零六年部分高校国学方阵

2006-03-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北大乾元国学教室协办 责任编辑:梁枢 我有话说

“龙虫并雕”化虚为实

北京大

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在2006年主要做六件事:(一)《中华文明史》四卷本将于四、五月间出版。(二)暑假期间召开中华文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三)《国学研究丛刊》再出版两种。(四)国学研究院从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今年招收第五届,并将进一步规范课程,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考察。(五)大型学术刊物《国学研究》将出版第17卷和第18卷。(六)继续编写中华文明史的普及读物,争取在今明两年出版。

北大国学研究院是一个虚体性研究机构,我们以“虚体办实事”为宗旨,除了编辑《国学研究》、《国学研究丛刊》、培养博士生等日常性工作外,还曾召开过有17个国家的一流学者参加的“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出版了会议论文集《文化的馈赠》四卷。在北大百年校庆期间出版《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萃》五卷。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150集大型系列电视专题片《中华文明之光》,在不止一个频道多次播出,并出版了讲稿《中华文明之光》。

我们一贯遵循“龙虫并雕”的方针,既从事和组织高深的学术研究,又注意做好普及工作,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将高雅文化普及到大众。

由于北大国学研究院是一个虚体,没有经常性的、固定的经费来源,我愿趁此机会向一切关心国学的人士表示,很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慷慨资助,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整合资源推进研究

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

安徽大学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积累。2006年初我校跨学科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这标志着我校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在2006年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量的整合和组织,高质量完成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字理论与汉字发展史研究”、“皖南商周青铜器的整理和研究”、“安徽佛教文化研究”、“先秦诸子礼学思想研究”,以及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新安学系录》整理与研究”和教育部重点项目“《方以智全书》的整理编纂和研究”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立项课题。

其次,我们将不断提高徽学研究的水平,将徽学研究中心办成教育部所属的一流研究基地;进一步拓展地方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开展淮河流域经济文化史研究,抓好桐城派文学、新安理学与明清哲学、安徽思想家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完成好已立项的“淮河流域与徽州地区文化比较研究”、《安徽通史》(我校承担部分)等地方历史文化研究重大课题;同时,继续支持做好地方文化典籍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

第三,关注现实需要,让传统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做好传统文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要在全校本科生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公选课、更多开设专题和系列学术讲座,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普及;要鼓励和倡导研究人员开展传统文化应用研究课题。

第四,在徽学、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历史、古代语言文字学等方面,加强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和交流工作,向世界介绍好和宣传好中国传统文化,努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人大国学院是一个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家洲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申请“国学”学位的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其中的学理论证工作。我们希望凡是设有涉及“国学”教学、科研机构的大学,在这一方面要共同努力、携手共进,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2006年我们的工作还有四大重点:其一,继续面向海内外礼聘教师充实队伍。其二,我们将全力办好隶属于国学院的“西域语言与历史研究所”,把它办成高起点、有特色的教育和研究机构。其三,我们要组织?版《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其四,进一步落实《中华国学》办刊事宜,使之成为国内第一家有国家批准的正式刊号、有国际性影响的国学研究专业学刊。

在纪念人大决定创办国学院一周年时,将于5月底举办“国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聘请海内外著名学者参加。我们将以免费向社会开放的方式,继续举办“人大国学论坛”,聘请叶嘉莹等著名学者发表学术报告。

办好国学院,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特别希望能够与全国的同行,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合作。假如我们有能力提供一个平台,可以邀约志同道合的先生们、朋友们共同推进“振兴国学”这一利国利民的事业,那是我们的幸运。

理通儒释道学贯文史哲

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而著称。在上世纪50年代,中文系的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四大教授(时称“四大金刚”)和历史系的杨向奎、童书业、王仲荦、郑鹤声、黄云眉、赵俪生、张维华、吴大琨八大教授(时称“八马同槽”),均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历史而享誉学术界,从而为山东大学的国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在易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

山东大学的儒学研究也有着深厚的底蕴,为了进一步整合校内外的研究力量,2005年9月成立了以著名学者庞朴先生为主任的儒学研究中心,并于当年成功地举办了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兴办了儒学研究网站,出版了《儒林》杂志,出版了多种儒学研究著作。

作为中国墨子学会会长所在单位,山东大学在新时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墨学研究的复兴。

2006年,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将继续做好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儒藏》编纂与研究”经部易类的编纂与研究和自主设立的特大项目“20世纪易学论文菁华”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儒学研究中心则将有计划地全面展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家学案研究”,并与邹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孟子思想和当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举办“儒林讲座”和“儒林沙龙”。

国学教育重在打基础

武汉大学哲学院院长郭齐勇

由我校文、史、哲三院与高级研究中心合办的国学试验班开创于2001年,现在有四个年级的本科班与一年级硕士班。国学试验班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古汉语、古文献等基本知识、基础典籍和治学门径,掌握两门外国语,了解国外汉学的基本走向,打通文史哲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认为,国学包括传统学术的各方面,但作为文科大学生或研究生专门学习国学的试验班,当然只能以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国学的修习当以小学为工具,经学为核心,经学是国学中的重中之重。学习国学更重要的是把握中华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理解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所以然,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

我们对国学班单独开课。对学生的训练,主要是小学与古文献,另外还有目录学等。我们还利用暑假给他们加强第二外语,开第三外语。我们请本校优秀的教师及不少海内外专家来给国学班上课或演讲,同学们的视野比较开阔。国学硕士班有必修基础课“国学基础”、“国学研究方法”等,另有选修课“甲骨金文研究”、“尚书研究”、“三礼研究”、“出土简帛文献选读”、“儒家哲学”、“海外汉学”等,这些课仍以导读文献、范文为主。如果有可能,我们还拟办国学的博士班。

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尚没有“国学”这个专业的名称、代码与编号,目前国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招生只能挂靠在别的专业上,这个问题希望尽快得到解决。

语言研究的“向”和“根”

华中师大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福义

我们提出“研究植根于汉语泥土,理论生发于汉语事实”的主张,凸显富于个性的学术特色。已经确定以“小句中枢说在汉语与临界领域研究中的应用与验证”为总研究项目,把研究视点投射到现代汉语共同语、汉语方言、古代近代汉语、汉外语言比较、中文信息处理和汉语教育问题等6个方位,“十一五”期间将研究其中若干子课题。

我们充分重视语言研究的“向”和“根”。所谓“向”,即面向世界,面向时代需求;所谓“根”,即根在中国,根在民族土壤。这决定了我们对国学的尊重与景仰。跟现代学术相比较,“国学”作为一个在特定历史阶段上形成和发生重要影响的事物,自然有其历史局限。以现代中国语言学来说,目前已经涵盖了汉语汉字研究、语言理论与语言应用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外国语言研究四大分支的数十个学术领域,远非国学范围中的文字、训诂、音韵等之可比。但是,中国语言学要得到理想的发展,用一句话归总,最重要的是形成“语言学的中国学派”。而要做到这一点,研究国学,承传其优点,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国学与书院双重复兴的企盼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

岳麓书院在一千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一直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镇。在晚清西学思潮的大背景下,岳麓书院作为传统国学生态环境的书院渐被废弃。

上世纪80年代初,湖南大学开始主持修复岳麓书院,在修复、开放的过程中,逐步恢复其国学的研究、教学功能。

我们一直企盼:经过一二十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国学与书院得到双重的复兴。

2006年,我们要全面推进岳麓书院国学研究基地的运作,采取相对灵活的运行机制,将院内院外的学术力量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岳麓书院的国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隆重纪念岳麓书院创建1030周年,决定在4月份举办“中西文化交汇下中国哲学的重建”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对国学大师张岱年的纪念进而探讨重建中国哲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国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另在10月份拟主办一个“国学的百年回顾与未来展望”的研讨会,希望通过对百年国学以及国学的未来作一些探讨。同时认真完成国家及各部省的一些重要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继续出版《岳麓书院学术文库》,办好以国学研究为主题并列入教育部学报名栏的“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研究”。

开掘“域外汉籍”新领域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逊

所谓“域外汉籍”,大致由三个方面内容构成:一是流传到国外的中国古代典籍,二是国外整理刊刻的中国古代典籍,三是历史上由国外汉学家用汉文书写的哲学、历史和文学文献,它们相互渗透,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域外汉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鉴于此,上海师范大学近年来开始致力于“域外汉籍”的整理研究与学科建设工作,我们现建有上海市重点学科“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下设域外敦煌吐鲁番文献整理与研究、域外汉文小说整理与研究、域外汉籍整理与研究三个方向。目前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收集与整理上,其中郝春文教授主持的“敦煌社会史史料汇编”是主要的支撑项目之一;我本人主持的“域外汉文小说集成”是另一个重要项目;域外汉籍整理方向则有黄纯燕教授的“高丽・朝鲜时代社会史史料汇编”、“高丽・朝鲜时代史部汉文文献书目提要”,徐时仪教授的域外藏刻本《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希麟音义》校刊整理等,以上项目2006年都将启动,并会有部分成果问世。

敦煌学与国学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

敦煌学研究是国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国学研究领域的补充和拓展。

敦煌文献中保留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典籍,其中有很多是失传的古代典籍,因此,敦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敦煌文献整理研究是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传统优势与强项。2006年即将出版的研究成果有《敦煌写本励忠节抄研究》、《敦煌写本相书研究》、《敦煌写本宅经研究》、《敦煌经部文献研究论丛》等7部,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敦煌写本兵书与归义军军事研究》、《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研究》和《张景球及其相关文献研究》等。

在隋唐五代西北区域史研究上,兰大敦煌学研究所做出了很突出的成绩。2006年我们将出版的成果有《西北史地文化研究》1-6册、《印度文学与回鹘佛教研究》、《晚唐五代敦煌妇女研究》、《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制度研究》等12部著作。

敦煌壁画中大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和儒家孝道思想内容等都融入敦煌壁画艺术中,用中华民族的形式来表现佛教的内容,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相融合的形式。这样一来,研究这些佛教艺术图像也就具有了的国学研究的性质。2006年即将出版的有《丝绸之路石窟艺术研究》麦积山与河西陇东卷2部、《敦煌壁画与传统文化――以疑伪经为中心》、《敦煌画稿研究》、《敦煌西方净土忏法研究》、《敦煌壁画千佛研究》等著作8部;另外,还将筹办2006年“敦煌佛教与禅学”学术研讨会。

国学研究贵在实践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

中山大学的创立者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个校训至今巍然矗立在中山大学校园中心。这个取自国学经典《中庸》的题词,本身就反映出中山大学重视国学、实践国学的特点,也反映出中山大学重视实践的特点。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出在中山大学,并非偶然。我们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是由学有所长的中青年教授、博士组成的文化研究的专门机构,其成员基本涵盖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院。其中,文史哲等领域的国学研究,各有特色,在同行中有相当影响。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秉承国学研究要面向文化建设实际的宗旨,于年中出版本所教授们努力10年而完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丛书》。完成文化研究方面的国家重点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的结项。和台湾有关高校及研究院、广东儒学研究会等机构合作,开展国学研究的合作项目,并举办有关的学术会议。

我们相信通过学术界和新闻出版界的良好合作,通过学术争鸣,以及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国学研究必将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助力。

打破封闭面向世界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景海峰

由汤一介先生创办的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9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学术界最早启用“国学”之名的学术机构之一。深圳毗邻香港,又为特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作为窗口,恰当其选。所以当时创办的大型学术集刊《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便突出了交流性和“外向型”,先后所出4辑发表的百余篇文章中,海外占了很大部分,这在当时是少有的,因而也在国内的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深圳大学向着教学科研并重型综合大学的迈进,国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

在2006年,我们除了继续参加由北京大学主持的《儒藏》编纂工程,和中山大学等单位一起承担“性理之属”部分38种著作的整理校点工作之外,还准备加强和港台海外的儒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规划出版系列的研究丛书和专题的研究集刊。今年还将举办以“国学创新与学术转型”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并准备和韩国外国语大学等合作,开展东亚区域儒学研究的筹备工作;和澳大利亚艾德莱得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合办有关“中国哲学”建构史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国内的学术团体机构合办有关儒家经典诠释方面的大型学术会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