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靠社会投资,但教育又以其自身特有的形式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经济发展中之所以有如此明显的作用,不仅是因为教育能进行人才的积累和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还在于它对资源的整合作用和进行教育投资有叠加效应,更在于它对社会发展的平衡调节作用。一个社会的教育越是均衡发展,其作用力就越
教育不均衡让广东未能建立“中心”优势
目前,广东的教育仅初步达到教育部要求的“两基”水平,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尚处于教育均衡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1、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义务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东西两翼部分地区义务教育水平明显不足。2、欠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3、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较低。广东省每万人口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只有91.4人,排在全国第17位,在全国大学100强中广东只有中大等6所;在全国80个一级学科中排第一位的广东只有14个。4、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够。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偏远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严重,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在全国排在第17位,高校缺少高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
总的来说,广东教育均衡问题比较突出,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提高广东省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发展后劲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需求有很大差距。这种教育的不均衡,严重制约了广东的发展。根据国际经验,现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进入“脱胎换骨”的质的上升转变期。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使广东未能形成控制和占有着“财富+教育”的“中心”优势。由于缺乏教育这一纽带去整合资金、土地和环境等这些有限的资源,社会发展形成不了积聚资金和人才的“洼地”效应,经济增长实现不了各种效应的有效叠加,广东的发展也就不能转变为控制和占有着财富和教育的“中心”优效成长模式。
教育不均衡的根源在于认识
尽管近几年来广东省教育经费投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04年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80亿元,是2000年344亿元的1.9倍。然而实际上广东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是落后于全国先进省份。广东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中有教育基础等历史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认识的原因和政策所致。
(一)对教育的认识滞后。对于教育不均衡根源在思想认识的观点,也许立刻有人反对,提出教育不均衡的根源与认识有关但主要还是经济发展不均衡所致。这种观点只看到了教育要靠社会投资的单一方面。因为虽然从理论上看,发展完全均衡的教育只是理想,但从政府操作的层面去看,相对简单。我们在很多时候对教育问题的重视更多的是片面地关注入读率、升学率、校园建设、教师待遇等个别事件,还是停留在较低水平的事件层次上的思考,在认识上比较滞后。
(二)是政策性的约束和教育产业化加剧了教育不平衡。教育产业化改变了教育作为公共资源的性质,把受教育机会这一基本权利当成要用钱来换取的商品。同时,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也容易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一是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如“原籍”高考制度、“城市倾向”,造成了城乡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二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搞老校、名校与重点院校和新校、弱校与一般院校之别,在资金投入、资源投放和发展机会上不平等,导致在不同的学校中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差距很大。
(三)教育投入的不足,投入不均衡。广东省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经过努力近年来虽有较大改观,但情况仍不乐观。广东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2000年仅为2.19%,2004年也只有2.56%,比2003年全国平均水平的3.28%还要少很多,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4%的指标。同时在投入主体上实行“三级办学”制,就是省、市、县共同承担教育,忽视了地区经济的不平衡,造成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很大。
用政策机制来解决教育不均衡
促成教育均衡发展是广东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实际条件来看,目前广东经济发展到了历史上最好时期,2005年,全年生产总值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双双突破20000亿元。同时,社会与教育事业发展本身有大力发展教育的要求,因此,应该利用广东现有的财富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其中,观念的转变和机制的创新尤为重要。
(一)要转变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政府才能合理确立教育政策取向,解决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与维护教育质量的矛盾。对于广东来说,政府要树立责任意识和投资意识,认识到教育这个最重要的公共产品,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动力,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
(二)政府要树立“和谐共享”的观念,把教育当作最重要的福利事业、公益事业来抓,要充分认识到全省范围内存在的差距。只有这样,社会发展才能发挥教育的各种优效,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和资金,用好其他各种资源。政府应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和理想。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教育投入,引导资源投入。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没有投入,教育均衡也无法实现。广东省的教育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如果要达到国家提出的占GDP4%的要求,就是每年增加260亿元。为此,要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真正在经费上保证均衡教育的实现。此外,还要大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公民担当更多的教育责任,对于捐资办学的企业、公民进行政策补偿。
2、完善助学保障机制,改善不利群体接受平等教育的处境。政府对有困难的学生在政策上要进行相应的倾斜,财政上进行适当的支持,从宏观上保障教育机会均等。加强社会保障,构建和完善学生资贷体系,逐步建立与个人收入挂钩的贷款制度。建立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制度,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延长学制,发行教育彩票,发行特种教育债券,通过社会调节使教育机会趋向均等。
3、完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化。逐步实践教育资源配置的整体平等和边际平等并重的原则。首先,教育部门要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要遵循平等的原则、对等的原则和补整的原则。其次,要加强监管和评估,以防止教育资源浪费。第三,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最后,要提高教育部门自身的工作效率。
4、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首先,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坚强保障,要制定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让法律覆盖教育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其次,树立全民教育法制观念,规范师生员工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行为。再次,明确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通过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使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行为和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和有条不紊。(作者单位:广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