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海南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历经五年的实践、探索,“文明生态村”已从一个全新的概念转变为在全国叫响的农村“品牌”。
整洁宜人新农村
“有屋无路,有道难
但现在海南农村已旧貌换新颜。几乎在每一个文明生态村里,干净整洁的环村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绿树与鲜花夹道,果树花草掩映着一座座别墅式农家小院。大车可进村,小车可入户。
儋州市南丰镇武教头村一位村干部感叹:“创建文明生态村之前,村里有史以来没修过路,全是人踩出来的土路,晴天一路灰,雨天烂泥巴,收获的稻子运回家都很困难!”
如今不仅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贯穿村庄,路边还建起了文化室、排球场、篮球场,甚至垃圾箱、石桌、石凳都一应俱全。漫步海南的任何一个文明生态村,你都会发现那里清风拂面,绿树婆娑,村容整洁,简直就是一个个生态公园。
鼓励自选动作生态村各具特色
虽然每个文明生态村都风景如画,但它们绝不是简单的复制品,更不仅仅是修一条水泥路、建几个沼气池的生搬硬套,而是因地制宜,建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农村。
2002年3月,海南省文明办发布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对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等方面内容应达到的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
但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样,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不可能齐头并进,省文明办鼓励各地自选动作,结合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开展创建活动。
琼海市提出了精品文明生态村的标准,但要求坚持因村制宜、各显特色,不搞“一刀切”。有条件、有经济能力的村庄做成精品村;经济能力有限的村庄,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儋州市则在选点方式上,尊重群众意愿,采取自愿申报、审核批准,批准之后给予一定的资助的办法,优先把基础好的村庄纳入创建范围。
现在全省5300多个文明生态村中,文昌市以培龙村、三多村、福田村为代表,建成了热带园林式文明生态村;琼海市以不偏村、洪家村为代表,建成了以生态文化为特色的文明生态村;乐东县以乐突村、五指山市以毛运村为代表,建成了以结合扶贫全面进行民房改造为特色的农民新村……
除了创建模式,各市县还摸索出了适合当地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临高松梅村沼气+养猪+经济作物的小庭院大产业模式”等。
生态文化与生态经济相得益彰
建了文明生态村,村民的生活变好了,文明素养也随之提高,村里生态文化异彩纷呈。
琼海市文屯村在海南文明生态村中小有名气。村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保证大田作物的同时,还种植胡椒、椰子、槟榔、石榴等水果和瓜菜1300多亩,有20户村民搞起了养殖业,养鸡鸭和生猪9万多只(头)。
文屯村村民日子红火后,文化生活也大为丰富。在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吴运环的带动下全村掀起了书法热,涌现出了20多名书法爱好者。村里常年举办诗画书法展览,文化室里书画名家作品琳琅满目。近几年全村又有20人考上了大学,30人考上了中专,如今全村没有一个文盲。
在文明生态新风的熏陶下,人们爱护各种野生动物的意识日益增强。海口市林昌村,在创建文明生态村过程中,村民自发保护上千只白鹭,设立了《护鸟民约》,并制成公告牌树立在村中醒目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