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才子作曲家

2006-03-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希和平 我有话说

 

叶小钢1955年出生,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有《悲歌》《大地之歌》等作品。获奖无数,包括LT基金会颁发的学术成就奖。

  2005年1月,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大地之歌》中国首演拉开了序幕。这不是马勒的《大地之歌》,而是中国作曲家叶小钢的同名新作。这部随中国爱乐乐团在国外巡演了一圈、被誉为“中国人用音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作品,吸引了众多中国观众。女高音唱起了唐诗,西式乐器奏出了中国情调。随着乐曲的逐步展开,掌声一次比一次热烈。作曲家叶小钢,真神了。

叶小钢出身音乐世家,4岁起随父亲学习钢琴,中学毕业后做过农民,当过工人,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与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并称为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1987年,叶小钢获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奖学金赴美留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又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并获得学位。

从1981年开个人作品音乐会起,叶小钢佳作不断:1982年《中国之诗》获美国齐乐品协会作品比赛第一名;1983年《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被誉为“当代知青文艺的代表作”,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奖;1985年中国音协及中国唱片公司为叶小钢举行了交响作品音乐会,首演了《老人故事》、《八匹马》、《地平线》等5部交响曲。在国外留学期间,叶小钢更是受到广泛好评,1989年被列入英国剑桥出版的国际名人录和国际音乐名人录;他的大型舞剧、室内乐、交响作品分别首演于加拿大、美国、日本、新西兰、英国、芬兰、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90年《悲歌》获美国伊斯曼“路易斯・兰”奖;1991年《冬》获美国“哈沃德・汉森”奖;1993年《地平线》被选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同年又获美国“李氏基金会”颁发的“学术杰出成就奖”……

可是,1994年叶小钢回国了。在北京开了一个个人音乐会,给大家打过招呼后,他便去中央音乐学院教起了书,做起教授。这个叶小钢,在国外待了8年,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回国?

他的回答很明确:我的根在中国。我希望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发展做一点事情。

很快,叶小钢组成了一个新的室内乐演奏乐团,不遗余力地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1994年,LT基金会把学术成就奖颁发给他,表彰他对新音乐探索的努力及鼓励他到中国继续从事创作和研究活动。

有人担心叶小钢回国后创作受到影响,出不了好作品。然而,从电影《花季雨季》开始,叶小钢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峰,用他的话说是“到了旺季”。除了影视作品《人约黄昏》《半生缘》《生命如歌》《波涛汹涌》《共和国往事》《洗澡》《刮痧》等部部叫响外,交响乐《春天的故事》和舞剧音乐《深圳故事》同样受到了好评。

叶小钢的作品很少有哗众取宠的东西,他追求直达心灵的震撼。对音乐创作,他从来坚守自己,不为潮流所动。所以,他能成为国内少有的具有品牌意识的音乐家之一。在出国之前,他的创作比较偏重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到了美国后,作品风格有一定变化,比较喜欢做那种有效果的东西。回中国后,他的作品再次发生了变化,变得比较内省、注重内心了。但是无论怎么变,叶小钢总是坚持这样的原则:无效实验不做,一定写真正的中国东西,把朴素的音乐还给大家。他说:“我叶小钢过去是,将来也还是用我的心来写音乐。”

2005年叶小钢的重头戏是大型昆曲歌舞剧《贵妃东渡》,大年初一,有近400名日本观众乘包机来京观看演出。2006年又是叶小钢非常忙碌的一年,他正酝酿一部京剧的创作,预想在这部作品中,可能要求演员在完全交响乐化的伴奏下演唱。此外,由王蒙的《青春万岁》改编的话剧,也锁定了由叶小钢作曲。喜欢叶小钢的听众,将会在2006年过一把“叶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