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报刊业:在挑战中迎来勃勃生机

2006-03-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计亚男 邢宇皓 我有话说

又是一个下班高峰。随着人潮渐增,傅卫锋迎来了一天中的“黄金时间”。手上麻利地收钱、递报,口里还不时冒出几句招徕顾客的自编“广告词”……眼前,只有几平方米的报刊亭,被傅卫锋精心摆挂的百十种报刊“打扮”得五彩缤纷。在北京,像傅卫锋经营的这种报刊亭有2400多个。

报箱里、办公桌上、阅报栏中、地铁站

内……身边的报纸、杂志在不知不觉中日渐丰厚起来,也许,只有当我们把时间的尺度拉长,才会突然意识到年销售额已达300亿元的中国报刊业在近十几年中成长速度之惊人:

2004年,全国出版报纸1922种,是1978年186种的10倍有余,总印张达1524亿个,是1978年的近40倍;2004年出版期刊9490种,也是1978年930种的10倍多,总印数28.35亿册,是1978年的近4倍。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报纸日报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今,已经有一半的报纸实现了每周七天刊出,我国日报出版规模也由此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在全球出版的每百种日报中,就有14.5种出自中国。

“大家看日报,主要是读新闻。在国际上,‘千人日报拥有量’是一个通用的衡量标准,从中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公众获取信息的能力、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同时它也是衡量一国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继2003年我国‘千人日报拥有量’突破70份大关后,2004年已达75.86份,京、沪两地的‘千人日报拥有量’分别达到268.1份和274.2份,已经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余昌祥说。

各级党报:旗舰扬帆

2004年7月,当“党报零售点”的标志出现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报刊亭内的时候,引来了已经习惯订阅党报的人们的好奇目光,事实上,这仅仅是近年来党报改革的外在表现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报改革的步伐都在明显加快。

如今,各级党报通过不断改进报道和版面质量,着力打造权威媒体,除了发挥时政新闻的优势外,更注重突出各自特色、贴近百姓生活。

同时,各级党报建立了强大的系列子报体系。2004年,全国各级党报和报业集团及其系列报纸总数已达1017种,占全国报纸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39家试点党报报业集团广告收入154亿元,占全国报业广告收入的近54%,总收入占全国报社总收入的四成。集团化发展使各级党报能够实现多层次、立体化的报道规模,同时也增强了党报实力,其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的发展势头已初现端倪。

作为中国报业龙头旗舰的党报正在改革中扬帆破浪。

晚报都市报:风云激荡

“从统计数字上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报业发展出现了三次增长周期,而2000年以来的这一波增长势头最为强劲,除了党报的壮大,中心城市的晚报都市报也是拉动全国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全国广告刊出额超亿元的报纸中,80%是晚报都市报。”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副司长王国庆说。

晚报都市报立足本地新闻,同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其发行、广告等出版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类报纸。2000年以后,都市报迅速崛起,在各大中心城市赢得竞争优势,带动老牌晚报加快了改革步伐。

“晚报都市报在提供丰富资讯的同时,不能忽视报纸文化引领的作用。通俗,不等于庸俗、恶俗。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缺乏文化品位的报纸一定会被市场淘汰。”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郝振声所长说,“报刊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在于文化积淀深、深度报道能力强,在网络媒体的兴起,‘数字出版’、‘按需出版’已经从概念变为现实的今天,报刊业除了发挥优势,还必须借助新技术、跟上新观念。”

期刊:突出重围

1983年,中国期刊业第一次打破广告禁区,当年实现广告收入1081万元,而今天,全国期刊广告收入已经超过24亿元。“近年来,期刊界在提高办刊质量,向读者提供及时丰富的信息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很多刊物在改变经营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期刊开始将广告盈利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谈到中国期刊业的发展,余昌祥司长这样说。

“突出重围”,是近年来中国期刊业者的努力方向。

而今,大众期刊领域,部分期刊已经初现“做大、做强”的趋势:《读者》杂志20多年来依靠独特的文化品位长盛不衰,月发行量达900多万份;家庭杂志社作为国内第一家期刊集团,除拥有一系列刊物、网站、音像制作公司外,开始实现跨行业投资并筹划上市;1985年靠3万元投入起步的知音杂志社,目前总资产已超过3亿元,多元化经营使其年利润保持在7000万元左右。

学术期刊注定是小众读物,但由于其承载着学术创新的重任,其发展不容忽视。

在学术期刊中,高校学报是一支重要力量。如今,全国学报多达1600多种。国内几乎每所大学、中专院校都拥有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两个版本的学报。

未来,中国报刊业发展将面临种种挑战,而就是在这样的挑战中,中国报刊业将迎来勃勃生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