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研究曾经是唐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成果日丰,研究空间却日渐狭窄,近年来呈现出由热转冷的态势。在这样沉闷的背景下,读到任文京先生所著《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一书,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正如该书标题所示,作者是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唐代边塞诗,这就突破了从文学到文学的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文化研究如果没有扎实的文献实证功夫为依托,便极易流于空泛。该书作者在开拓新的理论境界的同时,爬梳史料、细读文本毫不惜力。他采用的第一手材料涉及从正史、野史到墓志、地图等各种类型文献。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书中还有多处数据统计、图表分析。全书流贯着严谨求实的治学理念。例如第四章讨论“地域文化对边塞诗人的影响”,指出唐代边塞诗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地理环境是边塞诗人活动的历史舞台;地域文化不仅对边塞诗人的尚武精神和出塞从戎起了一定的作用,也对诗人形成开阔的地理视野和培养浓郁的边塞情怀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将有过出塞经历的172位诗人列表统计,对其籍贯及出塞情况细加分析,认为诗人籍贯无论南北,亲历边塞后写下的优秀边塞诗都受到北方地域文化的浸润和尚武风气的熏陶,有些诗人出塞前后诗风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些问题过去少有论及,作者已经将研究推进了一步。然而作者并不满足于上述共时性的分析,紧接着又将这些诗人按年代排列,以初、盛、中、晚为序,对不同时期唐人出塞情况的不同,作历时性分析,从而把这一论题论述得更为圆满、透辟。
像这样将文化阐释牢牢植根于扎实的史料分析与深透的文本阅读基础的例子,还能找到许多。第二章论“唐代边塞诗人的汉代情结与英雄意识”,不仅大量征引了唐代边塞诗人歌咏汉代军武英雄的诗句,而且对两《唐书》及其论赞以及其他应用文体如行状、上书等文献中出现汉代军武英雄的语句,进行了近乎“地毯式”的查检,特别是将唐代墓志中有关以汉代军武英雄比附、称誉墓主的记载列表统计,涉及唐人墓志达33方之多。这些论据有的是过去很少使用的材料,经过作者勾沉、梳理,充分证明了唐代整个社会历史意识的强烈。作者认为,唐代边塞诗人的汉代情结是其历史意识的集中表现,他们或以英雄相比,或以英雄鼓励友人,形成一个时期特有的时代文化心理。汉代情结与英雄意识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坚实结论的映衬下,以往论者多将汉代英雄入唐诗的现象,仅仅视为以汉喻唐的修辞方法的识见,显然是流于肤浅了。
该书具有浓郁的理论分析色彩,但并不以建构理论体系为目的,而是理性地选择了类似“论丛”的形式,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各章节依次排列,仍然显示了内在的逻辑力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在宏观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唐代边塞诗作出新的诠释,进而发掘出它所包含的丰厚文化底蕴。作者《后记》自言,其属意唐代边塞诗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毕二十余年之功于此著,读者自然掂得出它厚积薄发的分量。
《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
任文京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