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首批优秀成果的10部专著(《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20世纪的历史巨变》、《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华侨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周易经传研究》、《中国墨学通史》、《归纳逻辑百年历程》)近日问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3月18日在京举行《文库》出版座谈会。首都社科界部分知名学者、部分高校负责同志、省委宣传部代表及有关出版社负责同志近60人出席会议。与会同志对《文库》给予高度评价。现刊登座谈会发言摘要,以飨读者据。<?XML:NAMESPACE
PREFIX = O /> |
战略举措瞩目工程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国祚
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一个令学界瞩目的工程。目的是通过遴选并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出版,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
这是一个标志工程。它标志着国家社科基金终于有了集中展示自己优秀项目成果的平台;它标志着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已经把抓成果质量摆上突出位置;它标志着全国社科规划办将彻底扭转那种重立项、轻结项的状况,既要按照导向正确、预期价值有分量的标准,把好立项“入口”关,更要遵循思想性、学术性和学风俱佳的标准,把好结项“出口”关;它标志着加大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宣传和推荐的力度,已经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这是一个精品工程。总地看,《文库》的成果,都是课题组精心设计、精心论证、精心研究的精品力作,都是科研管理部门和同行专家认真负责、严格评审、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的上乘之作,都符合导向正确、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论证深刻、观点清新、文风良好、原创性明显、学术价值厚重的基本要求,都无愧为代表国家级社科研究水平的著作。
这是一个传世工程。人以文传,文以人传。《文库》既可荟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独具匠心的优秀成果,又能铭刻项目课题组艰辛创新的思维轨迹。凡是收入《文库》的优秀成果,其影响将与《文库》同传至久远。凡是参与《文库》项目研究的专家学者,都将为自己的成果被收入《文库》而自豪。
这是一个希望工程。首批10部著作,一经出版,便引起很好的反响。新华社为此发消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予以刊发,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进行了报道。随着遴选学科种类的扩展和评审机制的完善,《文库》必将在质与量两个方面不断得到提升,必将得到学界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更加普遍的好评,必将激励更多的专家学者为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进入《文库》而潜心研究、勤奋不怠、精益求精。这正是组织出版《文库》的希望所在。
精品是相对的,人们对精品的标准可以有不断增高的期待。《文库》是新生的,各界已经对《文库》给予很多关爱。我们相信,这个备受瞩目的工程一定会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充实、越来越严谨、越来越大气,庄重卓雅,不负众望。
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的鉴定和利用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最近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集中展示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部分优秀成果。一项课题的运行,包括从设计、立项到鉴定、结项等一系列环节。立项,只是初始启动的基础环节。立项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为了通过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从而对社会进步和学术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立项是不是恰当,管理是不是到位,研究是不是成功,归根到底要看最后能不能出高质量的成果。
如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拨款等工作,不与成果的鉴定、结项和应用建立起内在的联系,有些申请者就会只关心立项,而不会很关心最后的成果。事实上,以往确有不少人,为了申报和争取科研经费,绞尽脑汁,不遗余力。但一旦申报成功,便失去了压力和动力,不能认真地和尽责尽力地进行课题研究,甚至敷衍了事,不按照原定计划开展工作。结项时间一拖再拖,最终成果了无新意,甚至有的质量较差。就这些课题来说,国家的经费投入与成果的质量和应用不成比例。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浪费了本来就很有限的宝贵资源。
针对这种状况,全国社科规划办逐步加大了课题立项之后各个环节的管理,包括中期检查、报告阶段性成果、经费分批拨付等,特别是对最终成果加大了鉴定把关的力度,从而使课题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证。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何使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这也是课题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对此,除了专家们自己的努力之外,全国社科规划办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多年前,全国社科规划办就开始采取编发《成果要报》形式,将有现实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报送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对中央的决策起了参谋和咨询作用。《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的出版,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分量的成果整装汇聚,集中展示,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作者单独出版中的某些困难,而且有利于大幅度扩大项目成果的社会影响,是一个好做法。我们希望,全国社科规划办对于出版《文库》这样一类做法,能够坚持下去。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只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文库》将会成为我国社会科学和文明发展进步的宏大宝库。
勇于坚持和创新正确理论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首批成果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地站在国家和人民的根本立场上,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现实,回答了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勇于坚持和创新正确理论。我认为,坚持和创新正确理论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发点、立足点和根本价值目标。在当今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然落足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二是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为根本源泉和动力。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和创新正确的理论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入了解社会,不仅要了解中国,还要全面了解世界;不仅要了解历史,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当今社会的现实,特别是要回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克服各种教条主义,努力从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三是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把坚持“二为”方向与贯彻“双百”方针辩证地统一起来:要提倡学术研究无禁区。这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规律及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是积极借鉴和汲取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必然要求。要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对于学术错误,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开展积极平等的争鸣和讨论。但是,对各种各样的错误政治观点和有害信息决不能不闻不问,必须开展必要的批评,决不能任凭它们去占领我们的思想阵地。四是必须坚持优良的学风。学风优良是科学研究的保障,学风不正是科学研究的大忌。我们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己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紧密联系实际,而不应热衷于所谓的“纯学术”。应勇于坚持真理,修正或批评错误,开展积极而又健康的学术争鸣。应严肃严谨,刻苦认真,甘于寂寞甚至清贫,而不应心态浮躁,随意轻言“创新”。
创新管理方式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于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重大作用,我校青年学者杨庆中的成果能被收入《文库》就是很好的证明。对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们管理的重点不在于项目完成与否,而在于如何使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成为精品力作。为此,我校不断创新管理内容、手段和方式,努力为项目承担者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一是实行以项目主持人负责制为核心的三级管理体制,即实行以项目主持人负责制为核心的校、学院、项目主持人三级管理体制,明确职责,明确任务。这使项目管理主体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共同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和完善科研档案制度。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到年度计划、中期检查、成果鉴定、结项验收,每一个阶段都注意收集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及时建立科研档案。这有利于做好项目的统计、检查、调整、跟踪、督促等工作。
三是改革和完善科研考核制度。我们实行三年一周期的科研考核制度,加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分值,增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在考核中分值的权重,促使项目承担者认真负责。
四是实行项目科研岗制度。按照“项目定岗、动态管理”的原则,针对各类项目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具体需求设置科研岗,减免科研岗期间的教学工作量,鼓励项目承担者在一段时间内潜心研究,努力拿出精品力作。
五是整合各学科力量,组织高水平的科研攻关队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多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仅靠单一学科的学者很难完成,常常需要组织跨学科力量集体攻关。近年我们逐步摸索出了“捕捉问题――学术沙龙――跨学科预研――申报立项――跨学科研究”的五段式方法,有效地组织了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我校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管理日益完善,成果质量不断提高。据统计,我校在1990-2002年十二年间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有29项分别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31.8%,高居我校承担各类项目首位。
选题好方向对学风正
北京大学教授沙健孙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首批10部优秀成果的出版,是社科界、出版界的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不仅是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的一次有力的展示,而且对今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感到,这些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选题好。一部著作有没有分量,首先取决于它的选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库》入选的著作,有的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论述的,对党和政府的决策和实际工作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如《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一书,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态势,以及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目的、手段、形式和特点,探讨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实践形式,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有的对相关学科研究成果作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梳理和阐发,填补、充实了某些空白点或薄弱环节,因而对本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如《华侨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一书,与目前有关仅仅阐述华侨与中国国民党关系的著作有所不同,它进一步拓展了华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关系的研究。二是方向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于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文库》首批10部优秀成果的作者,都自觉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但他们不是简单地摘引经典作家的论点加以排列组合或进行诠释,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所收集的材料,对通过调查得悉的情况进行了认真整理和深入分析。这些作者大都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他们对国外有关问题的研究情况相当熟悉,注意吸取国外研究成果中的有益成分。但是,他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并且联系中国的实际,对西方的思想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决不加以照搬照抄。三是学风正。科学研究是极其艰苦的思想劳动。不详细地占有相关问题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第一手材料,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是不可能得出科学结论的,更不用说具有创新性的结论了。《文库》入选的著作,大多是作者长期研究的成果,并不是急就篇。比如在《中国墨学通史》研究过程中,作者查阅了近3000种古籍,还从210种著作中剔查到数千条资料,而后才进行分类研究的。该书所附的中国历代墨学书目及版本,以及中国与日本的墨学论著目录,占了234页的篇幅。
推进学术创新倡导优良学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文海
翻阅《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首批出版的10部著作之后,感到这些作品确实称得上是学术精品。这些著作的出版,是对中央发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号召的一个最生动、最切实的回应。《文库》的出版必将对学术界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强化精品意识,带动更多学术精品的生产。这些年来,多出学术精品、上品的呼声很高,但仅靠呼吁是不够的。什么样的成果才算得上是精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产生出学术精品?最重要的还是要拿出样子来,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纳入《文库》的成果,标准高,筛选严,确实给学术界和全社会提供一个学术精品的榜样。二是有利于推动学术创新。创新是学术发展的本质要求,如果学术一味因袭前人、墨守成规、人云亦云、固步自封,那学术就没有了生命力,没有了活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资格和权利。但什么是真正的学术创新,大家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把创新看得很容易,似乎不必经过认真的科学论证,不必经过严格的实践检验,也不必对已有的学术成果作客观的辩证分析,随意提出一些看法,构建一个“体系”,就完成了“创新”。更有甚者,把“创新”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才能实现“创新”。这是完全错误的。《文库》首批出版的著作树立了好榜样,它们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都有充分的历史根据,同时能以新的视野、新的角度,提出许多新的观点。三是有利于优良学风、文风的倡导。当前,学风浮躁、文风怪诞,已成为制约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一方面应该通过学术评论,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说理、批评;一方面报刊和出版单位要加强责任意识,严格把关。要用更多的好作品去占领学术阵地,使优良的学风、文风成为主流。《文库》坚持出版下去,持之以恒,定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利于扩大国家社科基金的影响力。国家社科基金是我国最高的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而设立的基金。自设立以来,先后资助了数以万计的项目,但宣传、转化不够。出版《文库》是对成果的宣传、转化工作的加强,是进一步扩大国家社科基金影响的很好的途径和形式。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的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先达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的出版,是进一步落实我们党提出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效举措。我感到,《文库》有三个特点:
一是方向性。《文库》注重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关系到《文库》的编辑和出版方向。虽然首批列入《文库》的成果属于不同的专业,研究方法各有特点,但在指导思想上明显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二是学术性。《文库》注重入选著作的学术水平。尽管《文库》不可能囊括哲学社会科学全部学科的全部优秀成果,但已入选《文库》的著作,都是经过有关专家慎重评审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三是创新性。《文库》首批出版的著作,涉及不同领域,有的偏重历史,有的偏重理论,有的材料性强,有的论述性强。但总地说来,各种类型的著作都富有新意,都属创新之作。应该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难度是很大的。它要求作者既要有较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对本学科的历史和前沿问题的了解,又要立足实际,并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而且要耐得往寂寞,能坐冷板凳。如果单纯以市场价值作为研究的取向,往往容易急功近利,简单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文库》的编辑和出版,就是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以自己的专业作为科学研究和思想理论阵地,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动力,自觉地提高创新能力并写出好的著作。
坚持正确的研究原则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齐世荣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首批出版的《20世纪的历史巨变》,是我们历时7年半时间才完成的。从这一研究课题刚刚立项时,课题组全体同志就确定了两条研究原则。一是必须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这一重大课题,全力以赴,决不草率行事。课题组全体成员首先从大量搜集资料入手,然后进行分析,写出初稿,先分组讨论,比较成熟后,再交大组讨论。这样的讨论先后进行了几十次,有的部分数次易稿。二是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工作的指南。20世纪的历史异常复杂,肯定它的巨大进步的人很多,但贬斥它的人也不少。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的指导原则,把20世纪同人类以往的各个世纪作历史的比较,才能看出人类在20世纪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世纪完成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全世界的生产力、产业结构、经济总规模,都以比19世纪快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存,这是20世纪政治领域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现象。苏联虽然已不存在,但这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模式的失败,绝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最好、最有力的证明。
开创性工作未来的希望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椿年
列入《文库》的著作中,一些研究国际问题与世界历史的著作提出了独到的、科学的见解;一些研究我国传统学术问题的著作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达到新的更高的水平。所有这些著作都是作者在长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潜心研究的结晶。
学术研究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位前辈学者用宋人柳永这句词来形容创作的过程是非常生动而又确切的,同时也说明优秀成果来之不易。学术研究的本质是创新,是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学术研究都是陈陈相因、低水平的重复,又如何能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学术阵地?哲学社会科学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而研究,为人民利益而研究,那些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成果多多益善,而那些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无补无益的东西不如没有。《文库》的出版对端正学风,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树立精品意识,鼓励攀登学术高峰,对推动学术发展必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它将受到真正献身学术事业的广大专家学者的欢迎。
科学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文库》首批出版的几部力作都是学者们用心血写成的。但也应该看到,《文库》之所以能够顺利推出,离不开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全国社科规划办的精心组织,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同志为《文库》的问世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再者,一项研究成果的完成必须多人通力合作,即使是个人独著也往往得到同行专家的指点。
为了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也为了对国家社科基金负责,全国社科规划办在严把立项“入口”关和结项“出口”关,以及把好成果的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上,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希望全国社科规划办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严把“两口两关”,积极探索新的项目评审方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立项水平和成果质量。
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文库》首批成果是高质量、高水平的,但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目前,我们正处在学术研究的春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国的学者一定会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努力做到学术精品和出版精品的统一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
我社荣幸地成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出版单位之一。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缜密安排。社委会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文库》的出版工作。同时,及时召开有关部、室主任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个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编辑出版任务。为此我们加强管理、简化手续,总编室、财务处、出版部、发行部加强协调,狠抓落实。为了确保《文库》的编校质量,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我们选调一批业务精、作风正、能打硬仗的精兵强将,作为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二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我们要求所有参加工作的同志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上高度负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在出版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我们的编辑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与社科规划办及有关著作的作者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对书中观点表述,各处引文乃至标点符号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修改建议,并为有关作者所接受。另外,校对人员发扬人民出版社的优良传统,以“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精神进行校对工作,确保图书质量。三是优秀成果,影响深远。我社承担的《文库》第一批3部著作出版之后,受到学术界的热烈欢迎,许多读者在来信来电中反映:收入《文库》的专著在各自领域里,代表了国家级研究水平,有些还填补了学术空白;《文库》的编校质量优秀,印制、装帧考究,代表了当前我国学术著作出版的较高水平。有不少学术期刊正在积极组织书评文章,专门论述这些著作的学术成就。
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在今后《文库》出版工作中,将一如既往地贯彻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持正确导向,不负重托,严谨求实,精益求精,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努力打造学术精品
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传新
我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两项被收入《文库》,这是我们的光荣。进一步促进多出优秀成果,努力发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导向作用,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为此,我们在管理中注意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导向性很强,影响力很大。因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同样应该是代表国家级研究水平的。要达到这一要求,我认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各级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全国社科规划办抓好项目管理工作,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对待,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保障,力保项目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力保项目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二是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把精品意识贯穿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我们从重申报、求数量,转到重质量、求效益上,把出精品、出上品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并贯穿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期管理和鉴定结项等各个环节。我们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始终把把好政治方向关作为首要任务,绝不容许政治性错误观点出现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中。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力支持原创性研究,鼓励项目承担者打牢研究基础。我们认真做好全过程服务,注重加强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具体指导,帮助申报者精心选题、精心论证,努力提高申报质量;注重加强对项目研究的跟踪管理,建立与项目负责人经常性联系制度,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注重加强成果管理工作,协助全国社科规划办把好项目“出口关”。
做“生命的学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中
我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周易经传研究》被纳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我感到很荣幸。这是一种鼓励,一种鞭策。从事易学研究十多年来,我最大的体会是,打一个好功底非常不容易,却相当重要。易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又是一门非常有生命力的学问。在完成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做学问确实没有捷径可走。在易学研究中,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基本问题往往是纠缠在一起的,下一个结论非常不容易。正如学界前辈告诫我们的那样,做学问一定要实事求是,有一份史料说一份话。现在体会到前辈学人的教诲真是金玉良言。传统易学,是一个大宝库,内容相当丰富,时髦的话题也相当多。若不培养自己的定力,而是赶风潮,追着时尚走,是很难深入下去的。易学的研究大概是不能较一时之短长的,若看得太近,就难免会浮躁。古人讲“十年磨一剑”,这句话体现了古人的“精品意识”。今天我们提倡“出精品、出上品”,也应该提倡“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要戒浮躁,克服交差心理。带着投机心理、应付心理,为交差而做课题,是不可能拿出高质量的成果,更不可能拿出有创新价值的精品。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决不是绕开先哲时贤的已有成果另起炉灶,而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并努力超越他们的成就。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要我们以前辈为榜样,老老实实做学问,做“生命的学问”,把自我融入到学问之中去,必能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