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与商业双赢

2006-03-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冶青 我有话说

丽江全球闻名,盛名之下有着令人目眩的旅游商业经济规模,并且开发得淋漓尽致。对于其它旅游地致命的破坏因素,在丽江都化为了良性因素,非但没有破坏古城氛围,而且让这种氛围更具魅力。因此,很多声称喜欢逃避喧嚣的人会选择丽江。你可以在一条空荡荡的青石小街上独自行走,充分享受回归的快感,没有汽车喇叭和满

地的小广告。你可以顺手推开一扇古香古色的木门,里面是一个俱乐部,有一切现代化的服务和时尚的元素,你可以边喝咖啡边上网。在放着地道的丽江粑粑的盘子旁,也放着地道的意大利比萨。这就是丽江。

丽江的商业开发同古城文化一样闻名,在这里你最初可能会在消费的诱惑与观光的诱惑之间彷徨,当你发现丽江体贴地为你解决了这种矛盾之后,基本上你也就已经被征服了。消费和观光这时候变得互溶了,你不会因为打算去买一件衣服而责怪自己淡化了旅游,因为服装店就开在游鱼碧波的小溪上。有些东西,虽然明知是作秀,但是依然可以称赞,因为文化在某种角度来讲就是一种秀场。这就好像化妆的女人,化妆化得好就该被赞美。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首先得有文化,其次才是包装这种文化。丽江不缺乏文化,因此她的包装是有底气的。你只要看看丽江古城里的导游图,就能体会到她的这种包装的底气。在我们走过的所有旅游地里面,丽江古城导游图是最具文化气息的,在旅游经济领域,这句话也就可以说成――丽江古城导游图是最具商业价值的。这就是一个文化与商业双赢的例子。

当文化与商业和平相处,并且互相扶持的时候,旅游者的伊甸就诞生了。商业是凶猛的,相形之下,文化往往显得怯弱退让。丽江的思路是让传统文化滋长出商业,而很多失败的联姻原因正在于试图让商业去挽救文化。据说现在丽江政府用经济政策鼓励纳西人回到古城居住,并且古城中所有的房产必须在纳西族名下,即便出租,一套宅院必须有一部分由纳西原住民居住。这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决策。每天下午,四方街会有一群穿着民族服装的纳西老人跳舞,我没有考察过这是否是政府行为,但我认为这很重要。当你看那些老人们跳舞时,你会发现他们脸上是真的很快乐。文化的做秀如果能够让这种文化在具有商业看点的同时,得以延续,那这秀就是好秀。换句话说,文化本来就是在如此延续,只不过你正好路过看到。也许四方街跳舞是自古有之,并不是为了“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而为之,只要四方街的舞蹈还在延续,秀或是非秀又有什么关系。

因此,在这种文化与商业祥和的氛围内,文化的包容度也就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在这里,一个完全纳西风格的建筑里面装着一个西餐厅的瓤,是很正常的事,并不让人觉得别扭。这远比好些大城市里面生造出小桥流水来得自然。因为你可以这样理解丽江――某个法兰西人旅行至此,流连忘返,遂借本地民居开一餐馆烹造家乡美肴以营生定居;但却无法这样理解大城市――某一闲云野鹤云游至此,流连忘返,遂借本地CBD商圈一旺铺开茅舍一间,静隐以品茗修书――这“野鹤”怕是病得不轻。因此丽江的包容氛围中出现什么似乎都可以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旅者的乐园。并且这种多元的文化共同滋长在这里,共生共荣,形成了更大的一种独特的丽江文化。与商业“通婚”后,在丽江古城里会长出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但它们可能就是从此开始在这里“土生土长”,千百年后,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们归为丽江原生态的一部分。其实文化的进化谁也无法阻挡,有时候我们错怪了商业。很多人很鄙视丽江的商业化,其实只要在这条进化路上,始终是文化自身在推动,那就是健康的。

1997年一次破坏性颇大的地震降临丽江。大面积房舍重建的过程中,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得以有机会渗入。也可能正是这次地震给了丽江一个得天独厚的机遇,而缔造出今天的丽江。对于别的旅游地来说,这样的条件是不可遇求的,因此丽江的路子也是难以效仿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