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荣辱观教育引进网络

2006-03-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蔺玉红 我有话说

开栏的话<?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势下,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广大网民荣辱观形成的重要领域。从本期开始,本版开设“知荣明耻话网络”专栏,邀请有关方面人士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郝向宏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确立了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路标。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变成青少年的实际行动?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手段,引导青少年分清网络美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日前,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

记者:青少年是使用互联网的主体,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成长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郝向宏: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成长发展是辩证的关系。一方面,网络环境决定着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方向和质量,为青少年提供了思想、精神和知识。另一方面,青少年作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也在以创造性活动丰富发展着网络环境。

记者:网络环境同时也成为青少年沉溺网络、远离社会和片面发展的诱导因素。

郝向宏:的确,青少年处在学习、成长、发展的高峰期,对新鲜事物有一种天然的追逐欲。同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成熟,自制力和自控力弱,对一些不适合自身成长阶段的信息辨识力差。这些抱着键盘长大的一代,把网络作为自己的伙伴,快速认同虚拟世界的规则并沉入其中。一些人不分良莠地兼收并蓄,混淆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甚至走向社会的反面。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表现是网瘾问题越来越严重。

记者:网瘾问题暴露出了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郝向宏:每一位网瘾少年的背后都有一至两位对网络知之甚少的家长,很多家长由于对网络的无知,把孩子推向了网瘾。QQ、MSN这些青少年最喜欢用的聊天工具,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如果家长能用小网民们喜欢的交流方式和他们沟通,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网络环境下,学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要让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更要进网络。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互联网显得尤为迫切。

郝向宏:教育界有一种说法:“5+2=0”,意思是说:在学校呆五天,回家两天,由于教育不一致,导致学校的教育成果功亏一篑。我认为还可以加上一个1,变成“5+2+1=0”,这个1就是网络,如果引导不当,它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会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成果化为乌有。目前互联网上还有很多不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行为,比如:一些黄色信息在时时刺激着青少年,网络迷信在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此外,还有网恋、网上同居、裸聊、开博客暴露别人隐私等。对这些现象,我们应加以引导、制止,要教育青少年懂礼仪,明是非,遵守互联网上的秩序。

记者: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入网络时,应如何发挥青少年的主动性?

郝向宏:社会主义荣辱观上接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下承亿万青少年的新风貌,两端连接的是中国和全球和谐发展的大环境。我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包含“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这“十德”依托网络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各自的载体。我认为,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青少年的网上行为连接起来,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单位目前正在开展全国青少年“美德网上行”主题活动,通过发挥网络的互动性特点,让青少年们积极主动参与,从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髓体会得更加具体和直接。我们除了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做知荣明辱的小网民》倡议外,还将联合中青网、光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100家网站共同推出《网络美德排行榜》,发挥青少年的主导作用,让他们自己评点和推荐网络美德和网络礼仪,屏蔽网络丑行,刷新网络风景,目的是激发青少年的活力,让他们成为网络的建设者,共同创造健康、清新的绿色网络空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