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8日,只有9年历史的民族自主汽车品牌奇瑞,迎来自己辉煌的时刻,奇瑞第50万辆轿车在密集的闪光灯下缓缓驶下芜湖奇瑞总装生产线。为什么奇瑞在如此短时间内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呢?通过几个关键词的解读,对其成功的秘诀也许能窥得一二。
关键词一:人才
众所周知
关键词二:技术
为了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技术实力,奇瑞成立了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是目前国内装备最为先进的汽车研发机构之一,拥有发动机台架试验室、排放分析室、整车道路试验室、总成零部件试验室、气道试验室、电子试验室等,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开发平台。2005年6月,奇瑞汽研院成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唯一的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经过几年的发展,奇瑞目前拥有了整车、发动机、变速箱三大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奇瑞推出了自主品牌的ACTECO发动机,这是国内第一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发动机。ACTECO全系列共18款发动机,排量涵盖0.8L―4.0L,拥有柴油机、汽油机两个类别共三个家族,如此丰富的产品系列,无疑为奇瑞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三:低成本
毫无疑问,奇瑞的出现拉低了国内轿车市场的价格水平,为轿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而奇瑞拥有的这种影响力无疑得力于奇瑞低成本的控制体系。在今天的中国汽车行业,成本已经成了每个厂家必须面对的“绝对挑战”,每低一点就意味着竞争优势将大幅增加。奇瑞携既有的成本优势,加之最近一年多以来迅速上升的规模效益,竞争优势日益凸显。
关键词四:产品
到目前为止,奇瑞拥有QQ、东方之子、新旗云、A5、瑞虎等五大系列产品。这些产品线不仅涵盖高、中、低端,而且还覆盖到了一些小众市场,在各块所属市场上拥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产品定价也非常具有特色,例如QQ的33333元;旗云的55555元,奇瑞A5的88888元;东方之子的99999元;瑞虎的111111元,奇瑞用各位数字完全相同的方法来标价,这些易识易记的数字极具奇瑞特色,更加清晰有力地向消费者传达相应细分市场的价值标准,在汽车营销领域又悄然留下一个定价方式上的“奇瑞造”。
关键词五:质量
2004年以来,奇瑞在质量上进步非常之快,可谓有目共睹,今年又是奇瑞的“质量年”,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市场上关于奇瑞质量不好的传说正在逐渐散去。在美国J.D.POWER的质量满意度调查中,奇瑞的得分和位次逐年攀升,QQ还曾在经济型轿车中名列第一。在奇瑞总装二厂,记者看到一个以著名日本现场管理专家寺田真二命名的生产线:寺田线;在奇瑞的第二发动机厂,还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现场工程师。3月28日活动现场,奇瑞还邀请了一位95万公里无大修的车主登台亮相,由此可见奇瑞汽车质量的稳定可靠。
关键词六:营销和服务
在国内汽车企业中,奇瑞的营销、渠道、服务等方面绝对称得上是独树一帜。在网点方面,奇瑞的分品牌专营渠道模式创造性地避免了同城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另外,其按经销商订单生产的方式,又进一步降低了厂家和经销商共同的经营风险。在传播方面,奇瑞依据整合品牌传播的思路,从产品的物理属性和情感属性两方面入手,集中优势力量占领高点。另外,奇瑞的QQ文化节、风云感恩节、东方之子奖学金的设立等,都开了行业之先,为品牌飞跃和产品销售提供了强大助力。
在服务方面,奇瑞于3月15日推出“快乐体验”服务品牌,在民族品牌中率先对服务进行品牌化管理。
另外,奇瑞建立了“1+3+15”的备件配送体系,即全国设置1个总库、3个中心库、15个中转库,使配件配送距离半径缩短至500公里范围内,全面实施配件“24小时工程”。与此同时,又宣布全线配件共8608种价格平均下调30.1%,最高下降幅度超过62%,率先引发了国内汽车行业的在后市场的深度竞争。
关键词七:出口
无内不稳,无外不强。奇瑞把视野投向了国际,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01年10月,奇瑞实现第一批轿车出口;2003年奇瑞与伊朗CKD公司的合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05年,奇瑞实现出口轿车1.8万辆,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2006年3月,5000台奇瑞造发动机获得美国订单,实现了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目前奇瑞轿车在海外20个国家已拥有相应经销网络。
关键词八:政府关怀
自成立以来,奇瑞一直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当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创新精神的重视。2005年9月,奇瑞与国家机关采购中心在北京签订“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采购和车改用车集中采购提供全面采购服务的框架协议”,奇瑞开始进入中央政府采购目录,今年三月,政府采购民族品牌轿车的最大订单在合肥交车。
对于奇瑞来说,50万台下线不仅仅意味着奇瑞汽车走向成熟,也不仅仅代表了安徽这样的曾经农业大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典型范例,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证明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完全走得通,证明了中国人完全能造好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