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书稿,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我和主明相识于二十多年前。1985年春天,我从新华社河北分社调河南分社工作,首次到豫南信阳地区采访,是他接待我并一路陪同的。他那时是信阳地委宣传部新闻科长。一路上,我们天南地北,谈笑风生,合作十分愉快,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以后的二十多年间,主明调离了新闻工作岗位,任地(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但无论我陪穆青、陪戴煌去信阳或是带记者去采访,他只要在家,总是抽时间陪同。时光渐远,相知逾深,感情益厚。2003年夏天,我从新华社调光明日报工作,我们的联系又从河南到了北京,他每次来京我们都要见一面。我从一直不间断的联系中得知,不管职务职责如何变化,他一直都没放下手中的笔。
一个地方党委的新闻科长,主要职责是新闻管理,他做得不错,新闻稿件也写了不少,在河南省新闻界有相当知名度。担任副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要处理重要而繁杂的日常事务,包括各类公文,他做得一丝不苟,在全省党委办公室系统中颇具影响。他在每天爬格子、处理公文和日常事务,时不时还得加班加点的情况下,竟然能够忙里偷闲坚持文学创作,实属不易!近两年他到市政协任副主席,从政者到了这个年纪、这个岗位,除了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外,一般不愿再费脑耗神从事什么创作,他却坚持笔耕不辍。在相对浮躁的现实社会中,一位忙碌于党务政务工作的干部,能够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经常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继而运笔成文,是难能可贵的。我想,这也许是他在河南新闻界和文学界受到敬重的原因吧。
主明不是职业作家,文学创作只是业余爱好。《梦海笔踪》主要是二十年间业余创作的选辑,《梦海扬帆》和《梦海远航》则是近四年的作品,平均来算,一年大体上要有十万字的作品出来,由此可见其勤奋、志趣和追求的不俗。从书里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想向读者表达某种思想和认知,为政也好,为人也好,为官也好,为民也好,历史与现实,经验与教训,都好像一面镜子,放在面前,可供一照。从一盘石磨、几只鸟窝、一片油茶花、几排落羽杉、几株枣树、一折纸扇等等平常的事物中,也能发现值得思考的内容,抒发一己之见,令人读后颇受启发。
主明是敏于事物的人。他每到一地,总能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在长城、泰山、武当山,在内蒙鄂尔多斯草原、新疆博斯腾湖和一号冰川,在承德避暑山庄、长江三峡、白帝城等地,他都有独到的思考。到清东陵一趟,就写出了《风水帝运》、《惊人奢侈》、《悲凉结局》、《日落鬼出》、《木秀风摧》5篇文章,篇篇令人掩卷遐思。
主明是个重情之人。亲情的厚重,爱情的忠诚,友情的真挚,都在文章中有所表现。即使在《堆坯》、《买盐》、《进城》、《换锅》、《枣树之梦》、《家乡枸杞》等忆旧的文章里,也可以看得出来。书中的乡情尤为浓烈,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历史,家乡的特产,都在他笔下活脱脱地再现,蕴含了他的深情厚意和眷恋之情。
做新闻工作久了,特别是整日泡在公文堆里的人,提笔写起散文来,往往难脱新闻味或公文味。主明同志却不然。他好像脑子里有座立交桥,新闻的敏锐,公文的严谨,散文的流畅,各走各的路,转换十分自然。他的散文生动形象,写景状物,记事抒情,娓娓道来,从看似平常的小事中阐发深刻的道理。他的文章像行云流水,不像开着沙漠车在沙丘中颠簸前行,不像坐着过山车在陡然的弯曲中急驰。没有大起大落,曲折跌宕,文字也决不晦涩拗口,读起来轻松悠然,品起来有滋有味。像与友人品着一杯清茶,山南海北地聊天;又如在柳荫下、小河边,漫不经心地散步。
主明说他是平凡的人,一生注定是平凡的一生,所以写文章也是用平凡心写平凡事。依我看,他每每在平凡之中,能寻找出细微的哲理,引人思考,给人启示,而这正是他可贵的不平凡之处。
《梦海远航》赵主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