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益的三个关键

2006-04-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朔 我有话说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的水资源每年人均占有量仅22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水少的国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

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这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

多龙管水不如统一管理

长期以来,多龙管水,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没有一个统一管理的机构,就谈不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更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特别是未来城市用水的增长,缺水的态势越来越严峻,城市水利部门不能统管水资源,其水资源行政主管的职能很可能会萎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立水务局、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是适应我国的一种良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目前,全国组建水务局或由水利局承担水务统一管理职能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已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53%,其中,北京市、上海市、黑龙江省、海南省已实现了辖区内的水务统一管理。实现水务统一管理的地区,在统一调配地表与地下、城市与农村、区内与区外水资源,统一编制涉水规划,提高城乡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以深圳为例,在特区成立之初,市府几个部门同时管水,形成“多头管水,权力交叉,建设不统一,规划不同步,责任不清楚,哪个部门都管,哪个部门都不管”局面,从而导致了水源紧缺,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加重。曾有一年因缺水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在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之后,深圳市政府经过深入调查与充分酝酿,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组建深圳市水务局,将原属4个部门的涉水职能划归水务局,实行了水行业统一管理的体制。水务局建立后,深圳新建31个中小型水库和一批提引水工程,有效地缓解了市区严重缺水的矛盾;在供水设施建设上,投资15.3亿元,建成水厂59座,保证了用水需求。深圳水务工作在短短的几年间走完了过去10年甚至20年才能走完的历程。目前,深圳的制配水能力已是需水量的1.5倍,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全部超过国家标准。

自然资源也有商品属性

过去我们只把水作为自然资源,对水的商品属性认识不够,用水往往是免费或价格太低,因而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按照经济学理论,商品价格是由商品在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决定的。但是我国目前的水价并不合理,不能反映水资源作为商品的稀缺性,这显然是违背价值规律的。所以,要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关键是要按价值规律办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水价机制。

改革水价机制,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首先要转变用水观念,切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供水要通过工程建设才能为人们使用,污水要通过处理才能排放,因此作为消费者应当支付这部分费用。其次,在制定水价和排污收费标准时,也要考虑不同地方和不同消费群体的具体情况,实行基本生活用水和享受型用水的不同价格,定额管理,超额累进加价。一要实行阶梯水价,二要水价的提升跟人们的收入和居民承受的程度相适应。这样才能做到社会管理上的公平。威海是全国实行阶梯水价最早的城市之一,在全国实行阶梯水价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威海市的阶梯水价制定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对不同行业区别对待:一,对旅游宾馆、饭店实行与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价格;二,党政机关与企业用水同价;三,对桑拿、洗浴、洗脚业等高消费行业用水实行高价政策;四,对低收入家庭实行保护性价格;五,抬高价格限制地下水的开采。从威海市实行阶梯水价以来,仅2005年上半年,每万元工业总产值取水量10.09吨,下降18.03%;工业重复利用水量1.32亿吨,同比增长11.0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3.16%。仅威海第二热电厂利用海水循环冷却,年可节约淡水60万方,价值120万元。

要时间配置更要空间配置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为了使可再生的水资源系统具有更高水平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保持和加强它的可再生能力。水资源的配置主要分为时间和空间两种措施。时间配置主要用于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包括水库、湖泊等蓄水工程;而空间配置主要用于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包括河道、运河、调水工程等。在我国,水资源的时间配置基本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为了防洪和灌溉的需要,我国兴建了8万多座水库,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时间配置工程建设发展较快,同时也建设了一批局部地区的引水、调水工程,基本满足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前30年的发展需求。但相比之下,空间调配却离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6.5%,耕地占64.8%,GDP占45.2%,而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5%,人均水资源量770立方米。北方一些地区严重缺水,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和生产用水要求不适应。所以,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相对比较富裕的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到缺水严重的北方地区,将成为关系我国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的“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总调水规模将达到448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了一条黄河。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覆盖黄淮海流域、胶东地区和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逐步消除影响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于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