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苏工业学院:加强自主创新服务支柱产业

2006-04-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杨素平 汤正华 本报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日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江苏工业学院新增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数量在江苏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并成为常州唯一能自己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学院院长陈志刚教授告诉记者,28岁的江苏工业学院,对外科技服务综合实力在江苏省100多所高校中排第14位,科技转化率在全省高校中名列第四。

注重工程背景,塑造“双师型”师资

近年来,江苏工业学院(原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以石油化工和地方支柱产业为依托,树立了大工程观的办学理念,着重塑造“双师型”师资,为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奠定了基石。

学院42个本科专业中,工科占72%。学院注重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高层次人才,还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去石化企业、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进行实习锻炼、出国进修或学术交流;并将教学及工程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与新教师建立师徒关系。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被评上省“333工程”科技带头人培养人选13人,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28人。目前,化工、机械、材料等工科专业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占90%。近年来,两个学科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三个学科梯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梯队,“精细化工实验室”、“油气储运工程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增了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示范实验室。

强化工程能力,培育应用型人才

学院着力运用多学科知识培育和塑造学生的工程能力。最近几年的中央财政共建项目专项,学院全部用于高水平实验中心建设,建成了全国高校管线最长的油气储运工程中心。学院党委书记王雪峰教授说:“我们的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理念,更重要的是培育现代企业需要的工程应用人才所应具备的责任意识、系统思维、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到石化、地方支柱行业工作,追寻人生价值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择业风尚。许多用人单位也乐于从学院挑将选才。

学院开辟了多个学生创新实验室,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去年,由化工系制药专业、工商管理系会计专业和信息系应用数学专业的三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一等奖。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超过98%,“工程技术上手快”、“用得上、信得过、提得起”成为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普遍评价。

“根植”行业企业,“埋头”自主创新

江苏工业学院充分利用在石油化工行业科研和自主开发的雄厚实力,走出了一条双赢之路。仅2004年就与地方企业和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开发合同20余项。学校全年承担地方企业横向委托开发项目130项。与吴江江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金湖石油机械集团公司等建立了全面校企合作关系,共建研究所、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学校与江苏金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同进行的QYJ-1600/0.30氯气泵研制是江苏省科委工业攻关项目,投产后,年销售利润达292万元;“绿色化学工艺生产富马酸,联产DL-苹果酸”科研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双酚A新型树脂催化剂”、“生物柴油新工艺”等一项项科研成果的转化,无不给地方经济注入了发展的新动力。

2005年,学院科研实际到款平均每位教师突破了3.5万元。材料学一个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国家973科研项目子课题1项。刚刚揭晓的200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的14个省级一等奖中,学院独折双桂,显示了较强的科研实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