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了解到,今年清华大学继续推进“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和数理大类平台的建设。
招生规模与往年持平
清华大学招生总数与往年相比持平,总数不超过3300人。
今年,文科专业首次在福建省招生,至此清华文科生来源达到16个省市。
“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继经管学院2002年按“工商管理类”统一招生、按学院进行大类培养之后,信息学院、理学院和机械学院从2003年实施按大类培养。2004年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也改变往年按照“测控技术与仪器”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两个专业招生的方式,开始统一按照“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招生。2005年电子工程系改变往年按照“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招生的方式,统一按照“电子信息科学类”招生。大二之后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分流到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三个专业培养。
2006年学校继续完善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的模式。“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开设软件科学实验班(姚期智班)并首次面向校内学生招生。
由计算机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倡导,并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共同合作的“软件科学实验班”(姚期智班)将首次在大一学生中选拔学生。
该实验班今年将从清华本科一、二年级生学生中招收一批优秀的同学进入本班学习。
近几年来,清华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上不断推出新举措。1998年开设的数理基础科学班深受考生和家长的青睐。自去年开始,数理基础科学班扩展为数理大类平台,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2003年开设的化生基础科学班借鉴了数理基础科学班成功经验,为培养化生类拔尖创新人才开辟了一方新天地。今年,数理基础科学班和化生基础科学班还将在大一新生中选拔部分学生。另外,清华还通过开设新生研讨课、SRT计划、双学位课程或辅修专业、科研训练、丰富的选修课资源、团委的“第二课堂”以及其他课外活动等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宽松自如的环境。
更多选择机会
清华大学综合性的学科优势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本着“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理念,在逐步推广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的模式进行培养的同时,学校也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学生入校后有很多选择的机会:第一,清华大学实施学分制,从固定的专业课程设定发展到多个课组(program)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一定程度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第二,学生在本学院内部的专业方向上实行双向选择;第三,新生开学后,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基础科学班等专业,面向校内新生选拔学生,为刚入校的学生再提供一次选择机会;第四,低年级本科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后,部分优秀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志趣和已具备的相应特长等申请转系或转专业学习;第五,学校部分优秀本科生可以免试直接攻读本校或外校研究生。一部分可以攻读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还有一部分可以选择跨学科或学科方向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