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图 |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本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又把祭祖、寒食节并入其中,使得清明节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没有确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则在4月4日或5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太阳到达了黄经15度时,清明就开始了。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草木茂盛,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特别是农村对“清明雨”尤为重视。
■“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中写道:“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这里说的“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所以有“三月节”之称。《岁时百问》一书也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清明时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生机勃勃,风清物宜,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民间长期有着清明踏青的习俗。宋代踏青之风盛行,据宋朝史籍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
■清明节扫墓追祭先人,由来已久。《梦粱录》中记载,在古代清明节当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无论达官贵族,或者黎民百姓,都有清明上坟扫墓、祭祖的风俗,藉此表示对先人的敬意和孝思。
辑自《我们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