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合是北兰亭

2006-04-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晓梦 我有话说

 轻车结队向京西,玩赏春华景最怡。

玉芯昭天香馥郁,清泉漱地石支离。

闹红万柯东风勇,击掌三通妙思驰。

国士名流同济济,兰亭禊饮未为奇。

诗人周笃文先生用这

首七律,描述了中华诗词学会、中华文学基金会,3月31日在京西?台山大觉寺为中国著名书法家、诗人沈鹏先生举行诗词研讨会的盛况。

继启功先生出任中国书协主席、以草书蜚声宇内的沈鹏先生,同时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他的“我从诗意悟书魂”,“字外工夫诗内得”等妙语,表现出他对诗与书关系的独到体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人马加先生在研讨中对此分析得切中肯綮:“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书法家或诗人,如不了解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悟出艺术之间殊途同归之道,要达到很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而沈鹏先生达到了这种境界。”

诗词艺术高雅而神圣,故苟非其人,难成大家。大觉寺初放的玉兰启迪了诗人的灵感。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征先生用一首《题玉兰》表达了对沈鹏先生人品、诗品的敬重:

梦中古有生花笔,萧寺今逢木笔花。

彻骨清寒尽冰雪,最宜冰雪赠诗家。

被沈先生人品、诗品感动至深的还有国务院发改委主任、诗人马凯先生,百忙中他还是赶来与诗友们共襄盛举。他说:读沈诗,感受到的是纯、真、静的心境。面对浮躁的世风,沈先生不为所动:“名利是非身内外,声光杂沓影徘徊。”“洁来洁去了牵挂,有际无涯归自然。”职务所致,他对沈先生“无担可挑曾不少,九龙治水首长多”等切中时弊的诗句非常赞赏。他把宏观思考的资质用于诗评,认为:“适应而又超越”是沈先生诗词之道的重要见地。“适应”就是要符合中华格律诗词的基本规则,否则就变成新诗、顺口溜等别的文体;“超越”就是要融入时代的内容和特点,顺应语言的变化,否则就会失去广大读者。适应和超越的问题无论哪一个处理不好,都会使中华格律诗词丧失生命力。

研讨切磋引发了众人诗兴。大家吟诵唱和,把是日的?台雅集比之兰亭。诗词吟唱委员会主任范敬宜先生的“古风”《大觉寺雅集,因病不克往,诗以纪憾》是由委员会副主任周笃文先生代吟的:

大觉玉兰天下奇,定公佳句何漓漓。

?台雅集久神往,可惜风流今已稀。

一笺相召感云谊,雀跃欢呼恨自迟。

不料二竖忽相逼,转辗反侧复蹙眉。

良辰辜负出无奈,暝目观想唯心驰。

伫读新诗三百首,他日唱和犹可期。

吟声甫落,彩声四起。在主持人中华文学基金会副会长张锲先生的邀请下,沈鹏先生吟诵了自己的新作《丙戍上巳,诗友雅集,研讨拙诗,得一绝》:新朋旧雨道玄同,药石金针三月风。春日景明春毋老,急令别韵叩黄钟。

我向沈鹏先生求教:“您与范敬宜先生是同乡,为何与范先生桐城派的吟法大不相同?”沈鹏先生说:“我吟的不是桐城派。桐城派最讲气势,但桐城派中也有多种吟法。如何吟,与师承关系很大。”沈鹏先生认为,吟诵最重要的是吟出节律,吟出韵味。这让我想起与会的传媒大学播音系鲁景超教授的担心。她说:“现在的学生都不会读诗,更不知道什么叫吟诵,希望老一辈诗人拨冗到学校去讲课。”

令人欣慰的是,书法家黄君、军旅诗人徐新国等诗坛晚辈对沈诗的感悟,让老一代诗人连称“后继有人”。

徜徉在大觉寺的殿宇清泉,古树幽径之间,黄君先生在他的诗作《丙戍上巳日,大觉寺为沈鹏师诗歌侍文坛诸宿老雅集,并赏花揽胜,感赋一律》中写道:

春风上巳正宜裁,揽胜登高到玉台。

嫩柳初黄桃欲语,杏花相映紫齐开。

沈公诗笔群公志,刘老心胸众老怀。

斗胆儒生歌一曲,年年大觉拜如来。

(注:标题取自刘征先生诗句:“禊日群贤觞咏兴,?台合是北兰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