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人民之声”美誉的中国广播业,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正结合自身行业特性,凭借技术创新和深化改革,开拓出中国广播业的新天地,用事实证明了曾一度被视为弱势媒体的广播业的巨大成就和广阔前景。目前,我国城乡共有收音机5亿多台,广播电台306座,办有广播节目1983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4.48%,部分电台广播媒体到达率
不仅要专业化还要品牌化
2003年是“中国广播发展年”,广播产业在这一年里已有了明显的、整体的改观。逐步实现了频率专业化。其中包括频道专业化、时段专业化、节目专业化和人才专业化。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设置了新闻综合频道之后,又相继推出了“经济之声”、“华夏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等专业化频道。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纷纷完成了如新闻台、经济台、文艺台、生活台、交通台的专业化过程。
在频道专业化的同时,广播人还提出了“品牌化”的目标,看似轻松的口播节目背后,都有非常精心的策划甚至有对市场的广泛调查。北京文艺台的著名主持人晓英已经做了十余年广播,谈到变化,她感慨颇多:过去我们提到广播,便会联想到新闻播报员式的千篇一律,我们行业内称之为一个男声和一个女声。现在不一样了,主持人不再是简单的传声筒,可以说各具特色,有的声音几乎没有修饰,就像街坊邻居之间的聊天。可是听众可能不知道,这种聊天也不是随意的,要有很多的准备,要能应付各种突发问题,这要求主持人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为此,我们必须要给自己充电,以保证节目的良好声誉。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说:“广播业的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应在保持节目数量增长的同时,把提高节目质量放在首位,从而使节目的类型、风格和样式更加丰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要着力克服大众类节目不同程度存在的同质化和品位不高等现象,多开办些社会服务类节目。”
好的节目定位加好的节目策划和好的节目主持人,就能成就一档听众喜爱的节目,成就一档品牌栏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资讯”堪称中外交流的平台,北京交通台的《欢乐正前方》早已成为青年听众的乐园,更因为其品牌效应而热销全国;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甘肃电台的《今日观察》、黑龙江电台的《早餐前后》等,都是当地著名的品牌新闻栏目;广东电台《音乐先锋榜》推出的原创流行歌曲,中央电台《中国民歌榜》的老歌翻唱,山西电台《经典音乐厅》的古典音乐,也是文艺类节目中的名牌。
不仅要收听率更要影响力
仅仅在北京,就有16套广播节目落地,行业内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如何能吸引听众,占有市场,成为了许多广播人着力思考的问题。然而,在广播界也有这样一种共识,收听率固然是衡量节目的标准之一,但绝不是唯一标准。一个好的栏目应当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应当是党的舆论喉舌更应当以服务大众为己任。近年来,许多电台都办出了不少在老百姓中反响强烈的栏目。如北京交通台就开创出了一条“以服务为主,立足于交通”的平民化办台思路。该台紧扣交通和服务的方针,开办了《1039汽车俱乐部》、《实时路况信息》、《一路畅通》等栏目,以幽默轻松的风格服务听众,在给人们提供路况信息、汽车知识等贴身服务的同时,将社会道德风尚等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从而在北京流动人群中拥有了84.7%的高收听率,被听众称为“出门离不开的伴侣”。
“不仅要收听率更要影响力”是许多电台的宗旨,为此,以空中电波为媒介的一系列公益活动也让节目无限延伸,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了保护黄河母亲水资源,为了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筹建希望小学,为了救助患有白血病的可爱的孩子,为了雪域高原能更好进行远程通信……许多节目在积极行动着,成为开通热心公益事业的渠道。以“缅怀革命先烈、讲述红军故事、追寻伟大足迹”为宗旨的“自驾车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即将在北京交通台展开,届时,由交通台组成的听众车队将在长征路上寻访老红军,向老区捐赠“爱心图书室”……值得一说的是由交通台发起创建的“的士爱心公益基金”,6年来多次捐助身处困境的人们,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同一片蓝天下,这些声音不仅传递着人与人间的温情,更描绘了和谐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仅要民族化还要国际化
如今,云南民族广播拥有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傈僳语、景颇语、拉祜语5个民族语广播和“香格里拉之声”、“汉语民族天地”等节目。通过卫星传送,不仅覆盖了本省各少数民族地区,更传播到了泰国、老挝、缅甸、印度等周边国家;藏语广播网也于2005年年末开通,这是继新疆广播网推出之后的又一大成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6种民族语言广播节目,目前可为国内2500万、国外近1亿听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2006年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首家海外调频电台在肯尼亚开通,该台以英语、斯瓦希里语和汉语普通话播出,覆盖了大约200万人口,为中国广播赢得了更大的空间。
在我国政府实施“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的扶持下,民族广电事业已进入发展黄金时期。新疆自治区扩建和更新改造发射台36座,5种语言广播增加到72小时,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2.9%。自2004年6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柯尔克孜语《中国之声》节目就开始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台播出。经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如今无论是在偏僻牧区还是山区村寨,只要农牧民们有一台收音机便能收听到清晰的自己民族语言的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国家对外广播电台,目前已使用38种外语向全世界广播,成为世界主要国际广播电台之一。截至2004年底,对外广播总时数已达每天392小时,影响了世界161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遍布世界各地的听众组织已达3600多个。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广播也积极努力实现着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都在不断地优化传统技术手段。国家广电总局规划显示,2015年将全面实现广播数字化,新技术的发展将给广播业带来新契机,让中国广播发出时代最强音。